English

期待中国成熟大片

热点透视
2003-10-2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春利 通讯员 李艳英 我有话说

因“非典”而延迟的第十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于金秋在京城拉开帷幕。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主会场,众多国产影片虽然姗姗来迟,却仍然吸引了大学生们的目光。他们作为思想活跃、充满激情的青春一族,对国产电影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照,言语之间不乏对国产电影浓烈的爱。

重形式更重精神

艺术电影的主要观众是年轻新锐一族,所以大学生对今年参加展映的艺术影片的好恶,不但让创作者们牵肠挂肚,也引起了投资商、发行商的高度重视。令人欣慰的是,大学生们对几部带有探索意味的艺术电影基本予以肯定。他们认为,该类影片走出了为探索而探索、形式大于内容的怪圈,大部分能将形式和内容较为有机地结合起来。郑妍同学说:“今年看到了几部好电影,比去年要好。比如《西施眼》、《周渔的火车》等,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提升了一个层次。有人文关怀在里面,做到了言之有物。《西施眼》里面三个故事环环相扣,组成了一个圆圈。这种表意方式不是线性的,有悬念感。《周渔的火车》也不错,讲述的方式很特别,不仅有时空错位,也有人物情感错位,充满着成长的忧伤,比较受大学生喜爱。

与此同时,大学生们也对热映的艺术电影《绿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他们认为,影片没有耐心去挖掘故事本身所拥有的启示、寓意,反而着力于形式上的雕琢,虽然运用了不少先锋派的表意符号,但情感的冲击力却不够强烈。大学生们认为,开放式的心态不仅仅意味着容易接受新事物或者热衷于对前卫术语和技巧的运用,有时候它还表现为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创作者们不要怕被戴上传统和落伍的帽子,迫不及待地用一些新的形式新的技巧来武装自己,而应该着力于对影片本身内涵的挖掘。北师大程芬同学套用了陈凯歌在影片《和你在一起》中的一句话——“技巧我可以给你,但感情我无能为力”。她说,技巧是学得到的,但“精神”却是只有自己才能修炼到的境界,所以国产电影最先改进的不是形式而是内质。

明星名导不是金字招牌

以一些业内人士的分析,大学生最喜欢谈论的应该是导演和明星了,所以为了电影节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组委会想方设法邀请明星、名导参加各种形式的见面会。然而,漂亮的脸蛋,美好的身段,名导的光环,都不再是吸引大学生的法宝。正如同学们所言:没有任何一位导演、明星可以左右他们的思维,只有好的影片能够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事实正是如此。在展映活动中,大学生们把最热烈的掌声给了抗洪题材影片《惊涛骇浪》,尽管这部电影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性,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是一部纪实意义上的电影。赚取大学生们眼泪最多的是一部由青年导演拍摄的《我的美丽乡愁》,原因是这部电影让每个出门在外的人都可以尽情地为乡愁痛哭一场。

相反,一些大牌导演的作品反而在大学生电影节上反映平平。陆遥同学坦率地说:张艺谋的《英雄》很是让人失望,里面只是纯技术,其三段论的结构非常牵强,宏大的气势反而淹没了它的内容和人物个性。

作为学生评委之一的许航,则对当今导演的变化有着自己的想法:第五代导演健将张艺谋、陈凯歌二人适应时代变化,拍起了商业片,尽管做得比以前好看了,但一些理念没有了,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第六代导演中出现了一些风格比较清新的片子,像管虎的《西施眼》、路学长的《卡拉是条狗》等。还有一些就是彭小莲的电影、黄军的轻喜剧,以及初执导筒的高小松等。在大学生们看来,电影明星、电影名导不再是金字招牌,作品本身的力量才能产生巨大的磁场吸引观众。

看好国产电影未来

谈及国产电影的未来,大学生们充满了期待。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电影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秀电影的需求也会与日俱增。为此,同学们也各抒己见,纷纷为中国电影出谋划策。肖芸同学认为:中国电影应该在保持艺术性的同时,在市场运作方面进一步加强。《英雄》已经率先垂范,其他的电影不该一味模仿,而是应该实事求是,根据各自的特点,找到更好的营销方式。陆遥希望国产电影向类型化发展,让电影产品更丰富。与此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多种类型的忠实观众,让电影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王利丽同学则从产业的角度期待国产电影的将来。她深信,现今虽然无法与好莱坞相提并论,但当前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步伐正在加快。无论是电影管理部门,还是创作队伍,基本上达成了只有产业才是中国电影良好出路的共识。孙红同学认为,中国电影产业需要本土成熟的类型化创作作为强有力的支撑。与中国电视剧较为成熟的风格相比,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制作亟待完善和成熟。她期待着能看到中国本土比较成熟的大片。

许多同学为中国电影描绘了美好的未来:中国电影不但在国内拥有市场,还将拥有强大的海外市场,中国电影将作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