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锐意改革 创我特色 自强不息 发展不已

2003-10-28 来源:光明日报 李伟红 我有话说

金秋时节,广西师范学院迎来了50华诞。回首50年的风雨历程,师院人百感交集。

卢斯飞老教授这样吐露心声:“1981年我来师院时,并没有把这里当作终极目标,当时学校只有一幢教学楼,师生的住宿都很简陋,教学设备也比较落后,但看着学校一天天的变化,自己的归宿感和自豪感越来越强烈。如今是怎么也不想走了。”

79级校友陈小建回母校参观,耳闻目睹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他情不自禁地说:“变化真是太大了,以前矮小杂乱的平房不见了,一幢幢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特别是校园的绿化,给人置身公园的感觉。”

沧海桑田,弹指一挥间。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广西师范学院已经发展成为规模较大、基础较好、学科专业设置合理、实力较强的高等师范院校。特别是近几年来,广西师范学院发展步入快车道,在教学、科研、学校内部管理、校园文化、党建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做出了不俗的成绩,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教学:在深化改革中彰显特色

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教改立项为突破口,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近年来,广西师范学院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成果不断涌现。2002年师院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赢得了上级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已经形成。建院50年来,广西师范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单一的教师进修培训发展成为具有研究生、本专科生、留学生、成人教育的多学科、多层次、教学型,以本科为主、以教师教育为己任的自治区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师范院校。近几年,学院对原有教学机构进行调整和重组,成立了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创建了教育系、信息技术系和体育系。现在全院已由原来仅有的3个系3个专业发展到11个教学院系、3个公共教学机构、3个二级学院和13个研究所。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成立了学科建设委员会,制定《广西师范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设立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师范性,加大教育理论课程的比重,形成新的教育理论课程框架——“2·3”式课程框架,即教育理论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大部分,公共选修课又由三个课程群组成;加强师范生教师职能训练,建立了完善教师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核制度;开展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理论为基础,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以现代教育评估和信息反馈为依据的微格教学专项训练;增设了多媒体教学设计与操作、CAI课件制作、电脑多媒体影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页制作等教 育技术课程,培养师范生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能力。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院大力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以来,学院想方设法,加大投入,直接用于评估建设专项经费超过1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学院的办学条件。新装备了一大批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新建成了“影像制作实验室”、5间微格教室、近30间多媒体教室、10多间语音室、10多间计算机室、1个多媒体报告厅和1个电子阅览室,给各教学单位配备了CAI课件制作设备,校园网络由原来的64KDDN专线提高到100M光纤接入教科网、4M光纤接入铁通,现在即将发展为校内1000M主干,100M到桌面,出口1000M接入教科网,1000M城域网接入教科网。图书馆藏书由1997年的40多万册增加到80多万册。新建成的近2万平方米的文科综合楼,使教室面积比原来增加了70%,实验室面积增加了一倍多,资料室面积也有了很大的增加;新建的2.8万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彻底改变了学生住宿条件落后的状况,真正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努力做好现有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合理配置,使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近两年,老师中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有30多人,博士研究生近30人,派出出国访问、留学、学术交流40多人,引进硕士、博士20多人,高级职称人员7人,全院有58人晋升高级职称。2000年,选拔确定了11名学科带头人和12名重点骨干教师,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现在,正在进行第三批学科带头人和重点骨干教师的选拔工作。与此同时,设立专项经费,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三高”人才工作的力度,对来师院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8万元住房费、3万元安家费、3万元科研启动费。此外,学院还加大投入,拨出专款,资助一批教学科研水平高、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和中青年优秀教师,让他们多出成果,为此设立了专著出版基金。从1999年起,每年投入专项经费,鼓励教师进行科技创新和著作编撰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比较高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学院不仅拥有一批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的老教授,而且还有一批站在学术前沿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充满生机活力的青年教师。教师中涌现出一大批治学严谨、从严执教、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的教师就达80多人次。

——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广西师院人知道,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是改革和发展成果的最终体现。而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估与检查,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广西师范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听课制度,实施教学督导员制度和教学信息员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学检查制度,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等措施,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保证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连续扩招的情况下,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国际交流日趋活跃。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今天,特别是中国加入W TO以后,国际教育的交流和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开放的办学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广西师范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荷兰、新西兰、韩国、泰国、越南、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大学、文化交流机构建立了校际联系和文化学术交流合作关系,聘请外籍专家任教。先后派出一批专家、学者、教师赴国外讲学、深造、进行学术交流。这些年来共接纳来自欧美、日本、越南等国留学生近1000名。与香港、澳门等地高校也有密切的文化、学术交流。

科研:取得历史性突破

广西师范学院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坚持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努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相长,通过科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术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研的规章制度,全校教师、科技工作者齐心协力,勇于探索,科学研究取得了可喜成就,近几年研究课题来源进一步拓展,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大幅度增长,获得的科研经费成倍增加,与社会各部门联合攻关取得新的发展,科研与广西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成果丰硕。一批教学、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广西科技进步奖”等重大奖项。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在学术科研方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立项80多项,横向科研课题近50项,出版著作100多部,发表论文1300多篇,其中16篇被SCI收录;获省部级奖30多项、厅级奖40多项。在教改科研方面,师院教师目前共承担省、部级等各项教改项目180余项。科学研究大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科研骨干,学术梯队逐步形成,具有特色和优势的领域进一步加强,加快了重点学科和研究基地的建设步伐。学院在科研方面取得的这些成就,得力于一系 列独到而有力的举措——

院领导身先垂范。广西师范学院领导先后承担或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钟海青院长就承担了教育部“新世纪教改工程”、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教育部规划课题、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3项,主持“广西小教大专化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主编《师论—多维视角的教师透视》和《比较教育管理》等多项成果多次荣获省部级奖。学院领导身先士卒搞科研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教师,有力推动了院系两级良性科研激励机制的形成。

建立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广西师范学院与广西教育厅联合研制开发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科研管理工作效率,获得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广西教育厅决定在广西高校推广使用。五年来,师院的科研在向管理要成效的同时,也致力于效率的迅速提高。保持“领先一步”,这正是师院人“紧跟一流”的精神体现。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铸就一柄“利剑”,在激烈的竞争中,壮了师院人的胆,强了师院人的腰,整个学校人气、士气愈来愈高涨。

拨出专款奖励科研成果。学院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毅然拨出专款奖励科研成果。在2002年1月份全院举行的年度科研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钟海青院长高兴地说:“我发现了获奖者中新面孔多,其中年青人越来越多,这是我们最感欣慰的。”的确,经过迎评促建以来的3年,师院科研成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实现了科研与教学工作的齐头并进。有教职工说,这正是师院领导的英明之处: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强化科研管理和服务,逐步形成规范化、网络化的管理体系,再辅之以强有力的奖励,出大成绩、好成绩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学术交流方式。广西师范学院坚决摒弃闭门造车、关门办学的旧思路,极力倡导“走出去、请进来”的学术交流方式,先后主办或承办了“1999年国际教育科学研讨会”、“2002年全国均匀实验设计理论及应用研讨会”、“全国外国文学理论与教学研讨会”等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展示了师院的整体办学实力。国内著名学者,如杜书瀛、潘懋元、顾明远、陈玉琨、李克东等都曾到师院讲学,使广大师生不仅获得了学科前沿的信息,而且感受到大师的科学精神和学术风范,从而增强了献身科学的精神动力。


校园文化: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

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更具竞争力,广西师范学院坚持与时俱进,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拓展社会实践基地等途径,把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以各级党团组织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各学生社团、各班级、宿舍为依托,学院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开展“挑战杯”、“创新杯”活动以及学术报告、师范生技能竞赛、英文演讲大赛、中文演讲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摄影作品展、书法作品展、个人画展、体育竞赛、文艺晚会等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形成了“政治方向对、学术氛围浓、文化品位高、道德风尚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近几年,师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全国性比赛中频频获奖。

——社会实践领域日益拓展。自从在都安县加文乡建立第一所希望小学后,师院先后在广西各地建立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基地”、“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大学生校外辅导实践基地”、“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基地”等一批活动基地,使大学生实践活动基地进农村、进中小学、进社区、进企业。这些基地的建设,既满足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也为广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学院连续6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大学生社会实践及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假三下乡活动先进单位”。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就业提供可靠的保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广西师范学院毕业生总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位居广西高校前列。

党建:扬起前进的风帆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教职工的思想观念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碰撞,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学院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随着办学规模、办学空间的扩大,师生员工各种思想观念、工作生活方式和习惯也需要不断磨合;由于人员、机构变动及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涉及到利益关系的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为广西师范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减震器”和“发动机”。

广西师范学院党委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过程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学院的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构建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德育的新格局,有力推进了学院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院党政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断加强自身思想、作风建设,在迎评促建和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过程中,班子比以前更加团结,更具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全校各级党组织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协调各种关系,提高了党组织在师生员工中的凝聚力,化解了各种消极因素,学校出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强有力的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喷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无论是在日常的教学、科研中,还是在迎接教育部教学评估的实践中,师院的员工都经受了很好的检验,共同用汗水和心血浇铸了“锐意改革、创我特色、自强不息、发展不已”的广西师院精神。如今的广西师院人,观念新、思想正、人心齐、士气足、人气旺!校园里,时时处处洋溢着团结拼搏、锐意改革、创我特色的氛围,时时处处展现着一种高昂的精神状态。也正是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使师院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