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道家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修订本简评

2003-10-28 来源:光明日报 方维 我有话说

吕锡琛著《道家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一书日前修订再版(初版由199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此次再版,作者打破以往伦理思想史与社会政治史相分离的格局,从宗教与社会的互动、伦理道德与政治实践的互动这一视角入手,将全书结构重新调整为《理论篇》和《史鉴篇》两部分。《理论篇》从宏观角度概述了道家道教政治伦理理论及其特点和道教神学思想及方术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古代政治的社会历史原因。《史鉴篇》则分17个专题对道家道教政治伦理与古代政治的互动关系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既剖析了道家道教政治伦理智慧对中国古代政治治理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又总结了暴君昏君弃道悖德、溺于神仙方术而导致政乱国亡的历史教训。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四位皇帝从治国之术的角度对道家的代表作《老子》都进行过研究。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等盛世的形成与统治者推崇道家思想也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但长期以来,道家道教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却被忽略、歪曲或神化,读者难识其真面目。本书作者在充分占有和深入分析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论述和总结了道家道教所倡导的自然无为、顺应民心、轻徭薄赋、抑奢崇俭、廉政宽容、去诈守朴等政治伦理主张在治国安民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又剖析了封建皇帝利用道教统治人民所演出的一幕幕崇道闹剧,揭示了迷信道教神仙方术而祸国误政的危害性,从而使读者能全面地把握中国古代道教发展的概貌,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其精华,摒弃其糟粕。这是本书最成功的地方。

其次,本书从宗教与社会的互动特别是从伦理道德与政治治理实践的互动角度,审视道家道教政治伦理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并注意发掘道家思想中与西方的自由、民主等现代价值观念相通的思想资源及其现代启示,这也是可取的。通过考察道家道教政治伦理思想与中国古代政治的互动关系,作者凸显出伦理道德在社会政治治理和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作用力,提出了“正面道德力”和“负面道德力”概念,并进行了具体的例证分析。从汉初、唐初、宋初、明初封建统治者践履道家道教政治伦理精华和秦始皇、宋徽宗、明世宗等暴君昏君背弃道家政治伦理主张、溺于神仙方术所导致的不同政治结局的分析中,作者得出了以下结论:封建统治者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践履道家道教所倡导的政治治理方法和政治伦理道德要求,则呈现出正面道德力,对中国古代行政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社会发展发挥着正面效应;相反,封建统治者无视历史潮流和民意民心,背弃道家道教的政治伦理道德要求,溺信道术迷信,则形成一种负面的道德力,加剧政治上的昏庸和混乱,导致生活上的奢侈和腐化,从而激化各种社会矛盾,引发各种家国惨祸。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