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礼仪的道德功能

2003-10-28 来源:光明日报 蒋璟萍 我有话说

在现代社会里,“礼仪”是一个常用的词语。然而,翻阅诸多综合性辞书,却无“礼仪”的条目。惟有《辞源》做过简单的解释:礼仪即行礼之仪式。所以,对“礼仪”的普遍性涵义的解释,只能借助于对“礼”和“礼节”的解释,《辞海》解释“礼”的主要涵义:一是指表示敬意;二是指为表示敬意或隆重而举行的仪式;三是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四是指礼物。《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解释:礼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奴隶社会对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是指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是指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地主阶级一切行为的准则。《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把“礼”解释为:中国儒家的社会道德规范,一般指礼节;把“礼节”解释为:规定社会行为和职业行为的习俗和准则的体系。可见,“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礼”已经包含了“礼仪”,即同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的礼节仪式。从现代的意义上说,“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符合“礼”的精神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礼仪”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涉及到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过去对“礼”和“礼仪”的政治学研究较多,而对其伦理学研究至今还很薄弱。因此,从伦理学的角度研究“礼仪”,阐述它的道德功能及其实现机制,对于拓展伦理学的视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伦理学视角的礼仪,是指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以风俗、习惯、传统的形式固定的道德行为规范。具体地分析礼仪的道德功能,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或者说是三种实现形式:

以礼“引”德:礼仪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可以“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在“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中,礼是很重要的范畴;在人的行为规范中,礼仪是最起码的、基础性的规范。“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人而无礼,焉以为德”。(扬雄:《法言·问道》)不学习礼,就无法立身处世;如果人没有礼,就谈不上道德修养。从人的一生来看,最初接触的行为规范就是“礼”和“礼仪”。人出生后,首先教给他的是简单的礼仪知识和规范:在接人待物方面,要恭敬、谦逊、礼貌;在仪态仪表方面,要端庄、调和、文雅。这是人生的第一堂德育课。此后,人们才学习善良、宽容、诚信的道德规范。这就是以教“礼”为基础,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逐渐成为有道德的人。

以礼“显”德:礼仪作为一种道德精神的外在形式,可以“显现”人们的道德水平。礼仪可以展现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从他的仪态和行为中,体现出对“礼”的价值的认知水平和对“礼”的执行的修养程度。从“礼”和“礼仪”的关系看,实际上是一种本质和现象的关系。“礼”是道德精神,“礼仪”是道德行为,“礼”是“礼仪”的内在本质,“礼仪”是“礼”的外在表现。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总是通过“礼仪”来显现“礼”的修养,显现一个人的内在的道德素质。人的道德素质是沉淀在内心世界的,但是,它可以通过人的礼仪行为表现出来。所以,观察一个人的仪态仪表、行为举止、语言文字,往往可以了解他内心的道德世界,包括道德认识、道德倾向和伦理精神,从而评价他的道德水准和修养程度。

以礼“保”德:礼仪作为一种操作性强的道德规范,可以“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礼仪这种规范和准则的操作性很强,可以用语言、文字、动作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规定。礼仪是待人接物的道德规范,也是保证“礼”的实施的基本条件,“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礼记·冠义》)礼的开始,就是要体态端正,面色和悦,语言流畅,做到这些,礼就具备了。“礼”和“礼仪”的关系,也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所以,我们选择适合“礼”的内容的“礼仪”,就可以贯彻“礼”的精神;选择适合道德原则的“礼仪”,就可以把道德原则的要求按照“礼仪”的方式组织起来,落实到人们的行动上。通过礼仪教育和训练,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内心的道德信念,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在社会交往中进行标准化操作,从而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

礼仪具有重要的道德功能:它能引导人们的道德修养,显现人们的道德精神,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发挥好礼仪的道德功能?首先,要弘扬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要抛弃那些落后于时代的繁文缛节,保留有普遍意义的礼仪习惯,吸纳有积极意义的待人之礼。其次,要健全现代的礼仪体系。构建现代的礼仪体系,要坚持民族性、世界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应当继承民族传统礼仪中具有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的内容;吸收国际礼仪中具有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的内容,同时还要面向现代化,增加一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反映时代精神的内容,综合成一个新的科学的体系。再次,要纳入国民教育的过程。礼仪属于社会公德的范畴,涵盖了社会上一切人的行为,是每个公民都应该掌握和遵守的。因此,要把礼仪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从孩子抓起,贯穿于终身教育的各个阶段,使每个人都成为懂礼仪、通礼节、讲礼貌的好公民。总之,要切实加强礼仪建设和礼仪教育,充分发挥礼仪的道德功能,在全社会树立学礼仪、讲礼仪的风尚,营造文明的氛围,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