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人为本 培养高素质人才

2003-10-2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庆 特约通讯员 丁汉新 我有话说

近年来,船院人坚持“成人”与“成才”、“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创造知识、传授知识、服务社会”的思想,以市场欢迎与否作为检验办学效果的根本依据,不断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相统一,实现学生学习、科研、就业、创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完善学分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教育创新,教改先行。学院“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教学改革中,就是把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放到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将学生的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将学生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统一起来,将学生的人文精神同科学精神统一起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机制。

2002年,华东船院深入开展了“教学质量年”活动,针对每一项要求落实具体措施: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设立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专项资金,建立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全面修订本科教学计划,抓好基础课教学,2003年从教学计划中拿出两个学分用于学术讲座和阅读课外书籍。学校开设的数学、物理、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实行AB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专长等特点自由选择,并允许和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超越本专业选修课程。同时,适当增加人文素质学分,在“两课”教学增加课外实践内容。近年来,华东船院共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省级优秀课程11门,省部级优秀教材7种。每年用于重点课程建设投入资金近10万元,上水平建设项目的投入每年保持在50万元以上。

同时,学校还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全面推广了学生评教工作。去年,建立了领导听课制度,书记、院长等领导带头深入课堂,了解教师授课情况,听取学生的反映;建立了教学考核制度,统筹考核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授、副教授必须完成一定量的本科教学,否则在教师职务评聘时视为不合格,就会面临“下课”的危机。

学校为确保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重点课程的建设,用于日常教务的经费投入坚持不低于学校收费收入的20%,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

春华秋实,英才辈出。70年来,从华东船院走出的3万多名学子,分布在祖国各地,成为各个时期和各个领域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人才质量和特色是立校之本”的观念在学校已深入人心,人才的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近年来,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各类竞赛获奖198人次,其中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三项,位居江苏省高校前列;1997年参加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总分列267所参赛高校第25位;2000年11月份,船院派出的代表队继获得“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江苏省金奖之后,又获得全国银奖;船院学生参加CET-4考试,历年通过率均超过全国高校平均通过率。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在江苏省高校中排名前列。

近年来,学院涌现省、市、院级先进班集体50多个,优秀学生300余名,获国家级奖学金48名、英国劳氏奖学金10名、省级奖学金39名、院级奖学金18000余人次,学院首批获得“江苏省学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称号,并连续12年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2000年获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优秀高等学校称号;学校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10年受到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表彰授予全国先进单位称号。

70年的光辉历史,铸就了船院人不畏艰难、抢抓机遇、与时俱进、不断跨越的品格,这是学校面向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是船院人薪火相传、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不待扬鞭自奋蹄”,华东船院将继续坚持“船舶类及相关专业、蚕业研究及生物技术,海军后备军官培养”这三大特色,凝心聚力,励精图治,开创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的美好未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