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 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2003-10-29 来源:光明日报 刘云山 我有话说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一直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工作。早在延安时期,中央就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和研究机构。50年前,毛泽东同志亲自批示成立中央编译局,目的就是要系统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这是我们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马列经典著作编译出版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50年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中央编译局几代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编译水平,认真完成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努力,先后编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的全集版、选集版和其他各种马克思主义理论读物。这些经典著作和理论读物的编译出版,为全党同志系统学习和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供了权威教材,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50年来,中央编译局还承担着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重要著作和其他重要文献的对外翻译工作。翻译出版了英、法、西、日等外文版《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著作选读》、《毛泽东军事文选》、《周恩来选集》、《刘少奇选集》、《朱德选集》、《邓小平文选》、《陈云文选》和俄文版《江泽民文集》等。向世界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各国人民了解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作出了积极努力。

中央编译局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一个重要部门,在过去的50年中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肩负着更加重要也更加艰巨的历史责任。希望同志们充分认识编译局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对外宣传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牢记历史使命,发扬光荣传统,坚持翻译与研究并重、研究经典著作与研究现实问题并重、理论研究的深入与理论宣传的普及并重,继续认真做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的编译工作和中央文献的对外翻译工作,切实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加强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使编译局成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坚强阵地,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思想库、智囊团,更好地为中央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理论工作者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开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积极总结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经验,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有力地推动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伴随人类进入新的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肩负着新的历史任务,面临着新的时代课题,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更加艰苦的探索。

第一,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不断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做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工作,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明确哪些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理,弄清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澄清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必须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进行新的探索。江泽民同志指出:“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这就要求广大理论工作者紧密联系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新的理论概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要求我们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树立宽广的眼界,加强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翻译评介,为推进理论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大力建设全面贯穿和充分体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新闻学等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争取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使得包括学科建设、教材建设、队伍建设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和建设取得明显的进展。

第二,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树立什么样的学风,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关系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也关系着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实际成效。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关键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结合就是坚持,结合就是应用,结合就是发展,结合的实质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和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现实问题。当前,希望广大理论工作者紧紧围绕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所提出的“十四个如何”和在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需要进一步做好的九个方面工作开展理论研究,提出富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建设性意见,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实际,而且要联系自己的主观实际。要把加强理论研究与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始终坚持正确的理论研究方向。要把加强理论研究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树立高尚的学术道德和崇高的职业精神,踏踏实实搞研究,扎扎实实做学问,坚决改变那种照抄照搬、断章取义、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不良学风,自觉抵制当前学术研究中的各种不正之风,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第三,要高度重视理论普及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建设,不仅要着眼于提高,还要着眼于普及。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思想武器。科学理论只有真正为广大群众所掌握,才能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理论工作不仅要面向研究单位、高校课堂,而且要面向基层和普通干部群众。要通过我们扎实有效的工作,使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我们党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历史必然性,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指针。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把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紧密结合起来,找准理论研究、理论宣传与当今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根据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理论宣传与普及工作。要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用广大干部群众能够理解的生动语言,通过直观、形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理论宣传教育,让广大干部群众接受理论知识,使理论走出书斋,走向群众、走向社会,真正转化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自觉实践。

第四,要切实加强理论队伍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和建设,必须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理论宣传专家和文献翻译专家,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培养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广大理论工作者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掌握现代化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专业研究能力,努力创作学术精品,积极推动理论创新。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对理论工作者给予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形成优秀理论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

目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这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大有作为的时代,党和人民对我们理论工作者寄予厚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此文系作者在中央编译局成立五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本报有删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