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靠什么撑起“名校”的牌子

2003-11-0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晋鸣通讯员 吴自斌、黄进 我有话说

作为江苏省属高校的“领头羊”,南京师范大学近年来跻身全国高水准的“教学科研型”大学行列,排名逐年进位。他们的口号是:软件不“软”,硬件更“硬”。

超前的指导思想

1984年,南京师范学院升格为南京师范大学,开始从单一师范教育走上师范与非师范多学科专业人才互动培养的办学道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多次以“如何创建新型一流师大”、“如何培养跨世纪新型人才”、“如何推进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为主题,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在师生中逐步树立了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终身教育为特征的现代的科学的教育思想。1996年,该校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高校行列,并确立了建设具有现代性、开放性、先导性、人文性的“新型一流师大”的理念。1998年,学校又提出了改革教育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的构思,从而建立和完善了师范教育基础之上的教师教育思想体系。

进入21世纪,南京师大人认真总结了绵延一个世纪的办学经验,将“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科研型大学”作为学校新的目标。本科教学工作指导思想也更加明晰,即:以素质教育的思想统领教学,以综合性的大学视野引导教学,以教学科研型大学的品位提升教学,以创新教育的要求改革教学,以德法并举的原则管理教学,以教学创优的目标全面推进教学。

优化的人才培养配方

1998年,该校以“学习自主、学识融通、学时精减、学科整合、学程分段、学业分流”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基础宽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全面修订本科各专业教学计划;2001年,他们以学分制要求为中心,制定适合“多样性、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培养计划,即“着眼优质人才,奠定发展平台,分类分层培养,自主健全发展”。2002年学校提出培养“配方”:拓深学识,突出实践;平台宽阔,重点明晰;学程分段,自主定向;精选主干,扩大选修;校本课程,形成特色;综合培养,模式多样;立足院(系),资源共享。

各专业还结合自身特点,修订了教学计划,积极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如,强化培养部把“为研究生教育输送思想政治素质高,基础宽厚,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优秀生源”定为培养目标,按照“2+2模式,即大学一二年级为基础性强化学习阶段,三四年级为研究性学习阶段”计划;法学院试行“2+2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分段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各院(系)学习,两年后经选拔进入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学习;教育科学学院把“小教双语师资”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种培养模式;外国语学院把“俄英双语”、“日英双语”、“意英双语”作为俄语、日语、意大利语专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许多专业还试行“跨办学实体联合培养”,送学生到其他高校或国外高校修读一年,实行学分互认,增加学生学习阅历,吸取更丰富的教育资源,领略不同风格的教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培养的新要求,学校在2002年试行了师范优级证书制度,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强化提升一部分优秀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素质;开设开放性的教师教育系列课程作为副修课程,面向非师范专业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本科生。从1999年开始实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证书》制度,开设大量的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素质教育讲座和学术讲座,并规定学生须选修一定数量的公选课、选听一定数量的讲座,取得规定的学分,才具备毕业资格。

一流的师资队伍

一位专家、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常常能带领整个学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本着“为我所有”与“为我所用”相结合的原则,南京师大采用引进、交流、借用培养等办法,推动师资队伍人才高地和高峰的建设。

早在1999年,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建立特聘教授制度时,南京师大就抓住机遇,创造性地设立校内特聘教授岗位,文、理、工人才一并引进,汇集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当特聘教授制度在全国盛行时,该校又针对高层次人才引进成本大、流动性强、调入难等特点,建立“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制度,面向全球招聘学科专业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这些人才进校可以异地兼职、跨校兼职乃至跨国兼职,国外专家受聘,可以大部分时间在国外,只要按要求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研任务即可;同时实施“333工程”、“青蓝工程”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给整个队伍注入了鲜活的成分,仅2000年以来,选拔和培养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就有165人。

不拘一格地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九五”以来,仅引进、培养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一流人才就有230余名,这批高层次人才以自己的卓著成就迅速带动了本学科的发展,比如,原来科研实力一般的地理科学学院自引进专家后,不到4年的时间里,就先后建成了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目前该院每个专业都有顶尖的专家领航。

完善的保障体制

成熟和完善的本科教学管理体系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十年来,南京师大在教学管理中坚持一手抓常规,一手抓改革,把改革抓成常规,把常规抓成特色。学校和院(系)成立了教学委员会,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本科教学管理文件,明确并完善了教学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比如1985年,开始试行学年学分制;到1993年在4个系进行了完善学分制试点。2001年,学校又出台了充分体现完全学分制要求的《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从而使这方面的教改成果得以规范化和制度化。

为了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校方从教学输入、教学过程到教学输出建立了系统健全的质量监控机制。学校坚持教学评估与检查的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建立健全了由教学委员会咨询督查制度、学生评教评学制度、教学视导员制度、其中教学检查制度、各级领导听课制度、教师评教评学制度、院(系)教学管理水平评估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构成了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其中教学信息反馈通过三条途径进行:第一是教务员、教学秘书和教师信息反馈。第二是学生信息反馈。第三是创办《教学通讯》,开设“书记校长信箱”,建立教学信息网站。2001年,学校教学评估信息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将所有的学生评教放在网上进行,大大加快了教学信息反馈的速度,提高了教学质量评估效率。教育实习网站也很好地发挥了信息反馈的功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