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城市文明现三峡

2003-11-1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国圣 本报通讯员 夏均 我有话说

晨曦刚刚从巫峡峡口的文峰山上抛洒下来,巫山新县城最繁华的广东路便热闹起来了。

一家服装专卖店早早地开门揖客。几位行人并未进店,只是透过宽大的落地窗欣赏着款式新颖的时装。街上人来车往,但难得的安静。偶尔从江面上传来的汽笛声,显得清脆而悠长。

与三峡工程建设进程相适应,库区淹没区县已安置占地移民近5万人,还建房屋600余万平方米,搬迁城市单位居民近20万人。重庆境内的万州、涪陵两座城市和巫山、奉节等多个县城,都不同程度地受江水上涨影响。在移民搬迁过程中,重庆市趁势提出了建设“长江三峡文明长廊”的规划。完善的城市功能、吸纳搬迁移民,让三峡库区的这些小城在几年间迅速长大。组团式规划和人性化设计,也使这些新城变得整洁而美丽。

渝东门户巫山是旅游名城,拥有闻名遐迩的小三峡风景区。巫山人在移民搬迁时将县城作为特色旅游产品,精心雕琢,使新城俨然成了人间天堂。

巫山旧县城只有1平方公里,移民迁建后的新城有4平方公里,并一次性接纳了7个村的农民为城镇居民。但像广东路一样,这个县城的每一条街道都没有栏杆,街面秩序井然,清雅整洁。巫山县委书记王爱祖说,除了新颖的建筑,新城更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城市文明。他还一口气背出了新县城的“五个天天”和六大亮点:天天文明、天天卫生、天天稳定、天天畅通、天天安全。“五个天天”的物质基础是六大亮点:一街一树一花,一路一灯一景,一城一车一装、一道一亭一筒,建筑立面风景线、文化广场风景线。为此,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各个机关都分片包干,引导旧城居民融入新城市,帮助农村移民适应城市生活。

“这是巫山人的脸,外地人的眼。”王爱祖说。

三峡库区的座座新城和与之相应的城市文明,平添了这方水土的吸引力。巫山县委一位负责人说,该县曾经发生过几十家外来投资企业集体“外逃”,最后只挽留下来一家的尴尬事。但近年来,已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此投资设厂,并带动了各项经济指标呈两位数的增长。2002年,来小三峡观光的游客创纪录地达到102万余人。这个过去不为外界注意的库区小城,甚至还吸引了生于东北、长于东北的高校学子来此创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