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古鉴今

2003-11-13 来源:光明日报 □张积玉 我有话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历史地理研究”专栏创办于1975年,第一期推出了史念海教授2万余字的力作《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至今已刊出近62期,发表论文140多篇,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是迄今国内高校学报中惟一一个长期开设的此类专栏,它与“唐史研究”、“唐诗研究”、“周秦汉唐文化研究”一起共同构成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鲜明的内容特色。

这个专栏一方面旨在于复原历史面貌,揭示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的规律,同时以古鉴今,为当代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史念海教授的《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1975.2)一文,就是兰州军区国防建设重大课题的成果,其观点直接服务于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战备公路勘测与设计;马正林教授的《由历史上的西安城供水探讨今后解决水源的途径》(1981.4)、史念海教授的《论西安周围诸河流量的变化》(1992.3)等文,急西安市民之所急,想西安市民之所想,是研究解决西安用水紧张难题的成果,后文的观点被陕西省政府采纳并批转省林业厅及西安市成立专门机构——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予以落实,目前这一措施已初见成效。

其他论文,如有关历史时期黄河河患及其治理,关中漕运及渭水、丹江、运河的通道,六盘山古森林,先秦时代的生态环境,历史时期中国沙漠的演变,西北、华南开发与水利,历史时期蚕桑业等等,均能科学地揭示历史规律,对现实的经济建设提出了有价值的参考,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把实地的考察与传统的文献考证相结合,是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一特点在“历史地理研究”专栏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个学科群体的领军人物史念海数十年如一日,走出书斋,五登陇坂,三度阴山,行黄河故道,越长城雄关,即使是在古稀之年,仍以抱病之躯,坚持每年两三个月的野外实地考察。正是他们用艰辛获取的大量第一手的资料,才使文献记载上的错讹得以纠正,历史的真貌得以复现,从而解决了不少仅靠文献资料无法解决的学术难题,使一篇篇具有真知灼见的论作得以在该专栏刊出。

这个专栏还注重开拓创新,保持较高的学术水平。大多的论文都能站在学科前沿,研究解决学科发展中的重大难题。一些论文还催生出了历史地理学有关分支学科或系统专著的完成。如马正林教授就以有关古都西安的系列研究论文为基础撰成了其有影响的专著《沣镐——长安——西安》;史念海教授以其发表于该专栏的多篇有关中国古都研究的系列论文构筑了其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专著《中国古都和文化》,其历史地理学巨著《河山集》2-7卷中也有不少的篇章都曾发表在该专栏上;朱士光教授在《论西北地区开发建设中的大环境保护问题》等论文的基础上完成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专著《黄土高原地区环境变迁及其治理》;王双怀教授在《明代华南水利建设的区域特征》等论文的基础上完成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明代华南农业地理研究》。这些专著在促进历史地理学科建设上发挥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作用。

自创办以来,该专栏所发论文虽大多出自本校作者之手,但亦坚持面向全国,努力组发校外名家和学术新秀的力作。尤其是曾组发过陈桥驿教授、邹逸麟教授等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的多篇论文,充分体现了该专栏开放办刊、争创一流的编辑理念。

“历史地理研究”专栏,注重研究重大课题,被认为视野宏阔、新见迭出、论述精深,颇显大家气度。论作大多或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填补了学科建设的空白;或与人讨论争鸣,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出了新的创造;或视角独特、资料翔实、方法新颖,补充完善了前人的成果,推出了一批有价值的精品论作,始终保持了国内领先水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