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听“上海四重奏”演奏中国作品

2003-11-19 来源:光明日报 卜大炜 我有话说

在今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旅美的“上海四重奏”乐团成为一大亮点。

11月4日晚的音乐会,乐团开场演奏了三首大家极为熟悉的中国乐曲:《苗岭的早晨》、《牧歌》和《庆丰收》。这三首原来的小提琴独奏曲改编为弦乐四重奏后,别有了一番意境。在《苗岭的早晨》中,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一开始就用碎弓奏出了一抹晨曦,已然让人感到了弦乐艺术的魅力。《牧歌》强化了复调功能,色调也更加温暖,那结尾处的弱奏令人产生遐想和回味,真可说是一首中国的“如歌的行板”。在《庆丰收》一曲中,大提琴手尼克拉斯·萨瓦拉斯时而用手掌拍击琴的面板,模仿大鼓的音响,时而拍击侧板,模仿出小堂鼓的音响,和声中的二度音程散发出铙和锣的金属光泽;第一小提琴快速跳跃的七度音程分明是高奏的唢呐,呈现了黄土地上世代耕作的农民们那丰收后的喜庆场景。改编后的这三首乐曲,发挥了弦乐器音色共融、音律统一的优势,在配器手法上又保留和发挥了原作钢琴伴奏各声部织体间蕴藏着的细节和意趣。

接着的曲目是对演奏者的艺术功底具有挑战性的贝多芬《C大调第九弦乐四重奏》,以及与“北京女子四重奏”联袂演奏的门德尔松《降E大调弦乐八重奏》。

当晚的演出自是非常精彩,满台生辉,然而,中国作品只有三首,对此,大家感到意犹未尽。有幸的是,我已从“上海四重奏”那里得到了一张由他们录制的名为《中国歌曲》的CD,里面的中国作品有24首之多,全是从家喻户晓的曲调改编而来,像《猜调》、《龙船调》、《浏阳河》、《二泉映月》、《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这些优美的旋律被改编为弦乐四重奏后,被赋予了交响性,拓展了弦乐器的表现空间,中国民间音乐中特有的叙事性节奏与西洋音乐的逻辑性节奏相得益彰,格外新颖。其中《二泉映月》的配器里中提琴的运用使音乐增添了一层沉郁的色彩。根据薛澄潜的原作改编的《中国随想曲》中那河南坠胡的滑指、抹音,不禁令人想起“送戏到村头”的场景。在《瑶族舞曲》的配器中,能听到嘹亮的铜管音色,具有大交响乐队的音响效果。根据崔世光的原作改编的《细雨》一曲,和声上则有几分拉威尔的色彩。

唱片中的这24首乐曲不拘一格,风情万种。这些乐曲的改编者是蒋逸文。这位曾在蒙特利尔国际比赛和惠特克国际比赛中获奖的“上海四重奏”乐团中的小提琴手,现在除了小提琴演奏艺术之外,又施展了自己的另一种音乐才华,并且有了深厚的积累。由于创作者即是演奏者,我想,这样就能将对四重奏形式和乐器性能的感性认识融入到改编中,使改编更富于提琴化,更能表达出音乐原作的神韵。据我所知,在国际乐坛,像这样经常演奏由自己创作或改编的音乐的四重奏团体似乎罕有所闻。这些中国作品使“上海四重奏”在国际室内乐坛具有了独特的艺术活力。只有看过和听过他们演奏这些中国乐曲的人,才能理解为什么英国弦乐艺术权威杂志《Strad》说他们的音乐里面“浸透着浓郁的乡愁”,称他们为“东方的德沃夏克”。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