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江苏工业学院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2003-11-2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庆 本报特约记者 周萍 我有话说

今年初夏,江苏工业学院进行了一场范围广泛的机构改革,其中最突出的一项就是把学生处、教务处合署办公,实行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的一体化。“在职能上实现对学生招生、培养、就业的‘一条龙’工作,改变绝大多数高校采取的二者分离的模式,使人才培养环节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相互契合,使日常的教学安排对社会人才需求信息的反应更加灵敏,构造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最佳模式。”院党委书记王雪峰一席话阐明了学院构建育人体系的创新思路。

人才培养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江苏工业学院近年来秉承培养重实践、宽专业、厚基础和高素质的现代复合型人才的办学理念,通过不断完善创新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建校25年来,学院坚持以高新技术和复合型创新人才等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为重点,坚持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成为一所充满生机和活力,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多学科的新型工业学院。

评教评学力促教学质量

“创新源于个性的充分发挥,培养实用复合型人才需要有利于个性特色充分发挥的良好宽松的学术氛围,更离不开规章制度所形成的机制和体制。”院长林西平告诉记者,在机制创新方面,学院制定了学生评教、专家评教、同行评教等一整套教师授课质量的监督与保障体系,以及“教学评学”的学风保障制度。

“评教”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分,或在系部教研室的师生座谈会上对教师当面评议。教师对照学生的反映扬长避短,使刚性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贯穿了柔性的人性化管理思想。另外,学院特设“教学督导组”,请教学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以及学校领导不定期到课堂旁听,副高以上教师对年轻教师的授课进行每学期二到三次的检查。所有听课老师都要如实向授课教师直陈长短,使教师明晰个人优缺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评学”,则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保证学生学风的健康向上。

“评教”与“评学”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融合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老师的教学要求,使教学相融、教学相长,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创新学分提高综合素养

在实践中,江苏工业学院一班人认识到:创新教育,是一种典型的素质教育。在制度上,学院对学生增加了“创新学分”的要求:即每个学生在毕业前必须修满两个创新学分,学生们可以通过参加院系组织的科技发明比赛或学术活动获取学分,从而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提高到与英语四级相等的地位。

课堂教学中,学院以多种形式发挥课堂潜力。双语教学,使学生能够接受国际多元教育的熏陶,消除未来事业有关对外事务的接触交流中的障碍;多媒体教学也是学院教学的主要形式,使学生在动态、多维甚至网络化的环境中既能得到知识,又能展开丰富想象。化工系的“听讲座拿学分”,更是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低年级同学每年至少要参加一次由本系举办的学术报告或讲座,毕业班的同学不得少于两次,听满5场专业学术型报告可以拿到一个学分。

针对传统教学中,工科学生严谨有余,思维跳跃性、开拓性不足的短处,学院设置了门类众多的人文艺术类选修课,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养。“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科学、艺术、哲学素养的综合型人才,下一步我们将引入部分人文艺术类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王雪峰书记说,“大学的责任和义务不仅是让他们接受必要的知识,更是培养他们以探索知识为己任的使命感,具有不断汲取知识的能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