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珞珈明珠

2003-11-21 来源:光明日报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科学系 我有话说

湖光山色,人杰地灵。想当年,李四光先生骑着一头毛驴,踏遍武汉三镇,才觅得珞珈山这块风水宝地。不知过了多少年,先辈们的苦苦寻觅终于有了收获。每当“情报学”三个闪耀的字眼跃然媒体时,人们都会不禁心生敬意,想起珞珈山,想起在这座山上不分昼夜地精心打造、使武汉大学情报学学科点不断做大做强的专家教授们。

珞珈山上,每一个学科点都是一颗耀眼的明珠,情报学是这些明珠中最亮的之一。在国内情报学教育与研究领域,“最早”和“最好”同时为武汉大学所拥有,国内外同行从不对此观点提出非议——这在珞珈山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佳话。事实终究是事实:1978年武汉大学在国内率先创办科技情报专业,1983年成为国内第一个情报学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0年又在国内首开情报学博士学位教育之先河,2000年获得“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教育部批准的信息资源研究领域惟一的重点基地,2001年以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入选国家级重点学科……如今,该学科点已成为国内集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教育于一体,规模最大和实力最雄厚的情报学教育与研究学科点。一颗闪亮的明珠正闪现于东方。

情报学是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伴之而来的信息量成指数规律急速增长而导致的信息生产与利用矛盾日益突出而涌现出来的学科。从技术、经济、人文等角度全方位地研究和解决信息生产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是情报学不可推卸的使命。早在一千多年前,古老的东方就流传着“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空长路倚楼台”的佳句。一千多年来,历史一直在印证着这样一个真理:经过情报信息人员的精心组织和挖掘后,信息可以成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如果说千年的印证是情报学发展到今天不竭的动力的话,那么新时代的呼唤将使情报学在未来的道路上生生不息、再放异彩。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全球信息化浪潮汹涌而至。在严怡民、陈光祚、马费成、胡昌平、邱均平、董慧、周宁、李纲等学术带头人的不懈努力下,情报学学科点把握历史机遇,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拓宽专业口径,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在情报学理论与方法、信息经济与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信息市场与网络营销、信息分析与数据挖掘、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系统工程、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重要前沿领域取得突破,为使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打破发达国家通过网络对全球信息资源的控制作出了重要贡献。

武汉大学情报学教育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当首先归功于中国情报学教育的开创者严怡民教授。1977年初,迎着国家即将恢复高考制度的春风,已在科技情报战线上奋斗了近20个春秋的严怡民教授毅然来到美丽的珞珈山,肩负起创办科技情报专业的重任。1978年,在多方努力下,空白的情报学教育开始画上第一笔。在广泛搜集和研究美国萨瑞塞维克、苏联米哈依洛夫、英国布鲁克斯等著名情报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严教授主持和编写了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情报学理论的教材《情报学概论》。这本教材后来被多次印刷和再版,成为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奠基性文献。几十年来,一批又一批情报学子落巢珞珈,羽丰之后又展翅蓝天。如今,年过七旬的严教授早已桃李满天下。

在情报学教育领域,马费成教授是公认的成绩卓著者。他先后担任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组专家、湖北省信息学会副理事长以及《情报学报》、《JASIS》等十种杂志的编委。1991年,马教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到德国、法国、芬兰、荷兰诸国访问讲学并开展合作研究工作。他访问了设立在巴黎的世界科技情报系统,并对极负盛名的PGI计划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多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与各国学者进行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其独特见解和清新的学术思想受到这些国家学者的高度赞扬。他还被聘为德国信息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作为院长和学术带头人,马教授十分关心学科建设,对情报学教育投入了全部精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特网迅速崛起,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关键时刻,马教授亲自主持了“网络计算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及其效率研究”、“科学信息离散分布的机理与模型研究”、“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推动了网络环境下情报学的发展。

在马费成教授的影响和带领下,武汉大学情报学学科点始终保持着国内领先地位,并成为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机构之一。“信息资源与社会发展”、“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与情报学教育”等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先后在武汉大学召开,与美国匹兹堡大学、依利诺大学等国外一流的情报学教育同行的学术交流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尤其是近3年来,情报学的学科建设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承担的教育部统编教材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科研项目总数始终为全国同类学科之最。如今,该学科点已形成老、中、青三结合,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主的学术梯队。前辈们点燃的情报学学术薪火正在珞珈山上熊熊燃烧,并将代代相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