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外贸将跨越八千亿美元大关

2003-11-2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翼 我有话说

2003年,中国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一轮又一轮严峻的考验,伊拉克战争打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非典疫情暴发,接二连三的不利消息使任何一个预测中国外贸增长率的人都出言谨慎。

然而,10个月过去了,盘点中国外贸,人们喜上眉梢。

三大因素推动外贸高增长

据海关统计,1至10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已达6823.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4%,出口、进口规模均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专家预言,2003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将达到8000亿美元,提前实现“十五”规划目标,在全球的贸易排位将上升到第四位。

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得利于三大因素的推动。

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政府克服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带来的严重困难,整体经济形势良好,全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8.5%左右。

由于市场潜力巨大,产业配套能力较强,劳动力素质高、成本低,中国对外商的吸引力不断增大。今年以来,国际制造业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势头继续加快。今年前三季度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9%,外商直接投资带动进出口增长的效应进一步显现。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吸引国际产业转移,形成了一大批面向国际市场的外商投资制造业企业,进口需求、出口产能明显扩大。

二是中国多年来坚持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带动了进口需求的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30.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7个百分点。投资的快速增长,拉动了能源、原材料及机械设备一般贸易进口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国内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容量继续扩大,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汽车销售增长77.5%,通讯器材类销售增长7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增长46.6%。国内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尽管受非典疫情的影响,1至9月中国社会零售品总额同比仍增长8.6%,与去年同期增速基本持平,为中国进口创造了巨大的需求基础。

随着全球经济景气回升,国际市场需求转暖,全球贸易趋于活跃。在国际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中国出口出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三是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效应进一步显现,新的增长点不断形成。随着中国外贸经营权的加速放开,激活了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进出口的活力进一步得到释放,进出口自主增长的能力明显增强。

前景看好仍须未雨绸缪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提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全面规划和工作部署,将加快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进而为中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创造更加完善的体制环境,对2004年及较长时期中国的经济贸易发展会产生重大积极影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总体看,2004年的国内经济环境会好于今年,将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的体制条件。

然而,在总体形势向好的前提下也不能忽视潜在的不利因素。

——自2004年1月1日起,中国将实施新的出口退税政策。调低出口退税率将增加企业的出口成本,有可能影响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一些企业原本处于保本微利的商品有可能放弃出口,一些面临激烈竞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有可能被迫退出国际市场,进而使中国出口增速和总量扩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出口退税增量实行中央和地方分担后,是否会引发新的欠退税以及跨地区收购出口受限等问题,也需引起高度重视。

——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威胁进一步增大。今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进行的WTO第五次部长级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增加了多边贸易体系发展方向和有关规则谈判结果的双不确定性,各国的贸易政策在利益集团的压力下可能会更加趋于保守。许多WTO成员纷纷采用反倾销、保障措施等WTO规则允许的手段来保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近年来,针对中国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呈上升态势,对中国出口贸易发展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应高度重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动向,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预防其对中国的劳动就业、外汇收入和社会稳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2004年是中国加入WTO后履行有关承诺的关键一年,大部分过渡措施将在2004年底到期。如2003年12月后,所有外资企业应被给予完全的贸易权,2004年12月中国将全部放开外贸经营权;从2003年12月起,分销、保险、银行、运输、电讯、广告等服务部门,不但开放地域扩大,而且外资股比增加,准入门槛降低;2004年将取消成品油、天然橡胶、部分汽车及零部件等50个税号产品的非关税措施,农产品及化肥的关税配额量将进一步增加。这将使中国加入WTO后的应对工作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