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给国粹“韵”加时代“味”

2003-11-2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杨光 我有话说

对于北京京剧院来说,以该院演员为主创班底的京剧《宰相刘罗锅》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第一名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已夺得中国艺术节大奖的《宰》剧,为了从全国初步入选精品工程30台剧目中脱颖而出,剧组早在今年4月就已进入首轮的修改和排练,于7月下旬再次进入第二轮修改,重排后,9月特意在北京大学首演,反响强烈。北大的首演成功,让老一辈京剧艺术家欣慰,因为他们透过《宰》剧看到了京剧的明天。

“国粹”要走出低谷,就必须争取更多的青年观众。北京京剧院王玉珍院长说:“《宰》剧所以获得成功,在于给予新老观众的感觉是‘熟悉中的陌生’。我们力求从唱、念、做、打到灯光、布景、舞台调度及音乐、音响,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既有对现代、流行艺术的借鉴,更有自身艺术宝藏的开掘与活用。另外,为了让年轻观众喜爱,在唱腔与音乐的设计上,我们在追求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现代音乐语汇与节奏,唱腔多是短章,简洁有力,毫不拖沓,让观众能轻松领略。”

虽然《宰》剧的舞台美术大制作曾引发争论,而青年观众则更乐于接受由此带来的视觉感受,他们认为这有别于简单化的一桌二椅,又不同于话剧的实景,是不失京剧舞台韵味的一种个性化的尝试。

北京京剧院以观众的满意为准则,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来对待作品,通过打磨,使得作品更加完善,更有观赏性,老百姓更爱看。他们努力做到一部作品主题有亮点,形式有特点,票房有卖点。

如在《宰》剧的修改过程中,剧组创作人员把握观众心理,将该剧作为“贺岁京剧”加以包装,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来打开演出市场。他们知道精品才是老百姓喜爱的,于是对《宰》剧总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修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