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人民的福祉而上下求索

2003-11-25 来源:光明日报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我有话说

20世纪80年代初,当改革大潮刚刚开始在神州大地涌动的时候,以邓大松为首的武汉大学保险系一批中青年教师以敏锐的学术触角、开阔的理论视野和冷静的观察与思考,意识到作为经济体制改革配套工程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他们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敢为人先的气概开始在社会保障这块处女地上辛勤耕耘,成为我国社会保障领域较早的拓荒者。

有了一定的研究和积累之后,邓大松等人开始思考更长远的发展计划,包括社会保障人才培养和学术机构建设。他们先后成立了社会保障教研室、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社会保障研究所等教学和研究机构,并在全国率先招收社会保障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98年,社会保障被国家正式确定为一个二级学科,这为武汉大学社会保障学科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历史机遇。邓大松教授率领一批中青年教师组建了武汉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保障系(后改名为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并获得了全国第一个社会保障博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在整合学术资源基础上组建而成的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翌年,由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组成的武汉大学社会保障学科点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重点学科现有研究人员18人,其中教授10人(含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获博士学位者8人、硕士学位者8人。学科与学术带头人邓大松教授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公共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该学科还有李珍教授、黎民教授等国内外知名学者,学术梯队包括向运华副教授、张奇林副教授、殷俊副教授等中青年教师。学科点研究人员平均年龄不到40岁,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劳动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实务与管理、社会保障与公共经济,研究的内容涵盖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社会保险政策与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保障与公共管理、社会保障与公共金融、社会保障与公共财政、社会保障与商业性保险、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劳动保护与员工福利、福利与慈善事业、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等研究领域。近几年来,武汉大学社会保障重点学科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多项,科研经费达200多万元;出版与社会保障有关的著作(含教材)20余部,发表有关学术论文250多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0余项;此外,武汉大学社会保障重点学科注重为现实服务,近几年先后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武汉市劳动局、湖南省民政厅和深圳市社会保险管理局等实际部门提交研究咨询报告10多份,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受到有关部门的较高评价。

2002年,武汉大学社会保障重点学科被确定为“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经过数年建设与发展,力争把该学科建设成为在全国有特色、在本学科有优势、在世界有影响的一流重点学科。武汉大学社会保障重点学科将一往无前地为人民的福祉而上下求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