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留住瞬间的美

2003-11-3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赵和平 我有话说


新出版的《荆鹏举画集》里,收入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一批水墨人物画。在画家笔下,无论挑果篮的苗族姑娘还是背娃娃的侗族少妇,她们娴静、从容,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他把生活中动人的瞬间变成了一幅幅诗的画面,给人以美的启迪和心灵的陶冶。

在国内画坛曾出现一个有趣现象,凡是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的又从事人物画创作的画家,大多具有装饰画风。1968年毕业于该院的荆鹏举也不例外,但同几位在国外享有盛名的学长相比,他的作品更贴近生活。

“只有深入生活才会发现感人的东西,才能在艺术上创造出感人的意境。”谈及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时,荆鹏举回忆起当年在福建、贵州和云南等地深入生活时的情景。在福建惠安地区,渔家女们除养儿育女、操持家务外,还要在石场劳作。她们用双手把石料雕琢成气势恢宏的艺术品,用双肩把巨石源源不断地抬往工地。她们勤劳、坚毅的品性激发了他创作《大女》的灵感。该作品艺术地再现了渔家女的劳动场面。后来他又多次深入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采风。热闹的苗家集市、优雅的侗族大歌以及诗一样的傣家传说,让他为之动情。此后他便陶醉其中,创作出《侗乡十月》、《傣家风情》等一系列以表现民族风情为主题的作品。《姊妹》《待渔归》《大女》等多部作品入选全国及北京美展,《母子图》曾荣获全国书画邀请赛一等奖。

谈到借鉴外来文化时,荆鹏举认为:有选择的引进和研究其他民族文化的先进成果,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会丰富我们的绘画语言,推进本民族艺术的发展。荆鹏举在绘画中适当吸收了平面构成原理,弱化了三维空间,并在传统基础上,强化色彩表现力,注重控制画面的色调、色彩与笔墨的协调关系。《侗家母子》便是体现这一特征的作品之一。画面以灰绿色为背景,图案化的白色花木穿插其间,并适当运用了透叠手法,灵活而有弹性的线条、加上皴、擦、染处理,使母子形象如镂雕般显现在背景之上,生动有趣。这种色墨齐华、线面共荣的装饰风格,构成了其鲜明的艺术特色。

作为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系教授,荆鹏举承担着繁忙的教学任务。他参与设计并付诸实践的构成性素描造型训练方案,使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上,取得预期效果。教学与创作是互动的,在教学中引发的思考也拓宽了他创作的思路。最近荆鹏举两次去大西北体验生活,青海藏区的风土人情和神秘的宗教气氛令他激动不已。表现藏民生活将成为画家日后的创作主题。(图为荆鹏举作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