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003-12-0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邵文杰 我有话说

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

前些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大幅度增加,粮食供给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从中长期看,我国人增地减和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不会改变,粮食问题始终是必须高度重视的大事。

有关专家指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当前需要纠正对农业结构调整认识上的偏差。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战略措施,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但是,一些地方片面理解这项工作,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化为压缩粮食种植面积,把不少高产稳产的良田转产为养殖业或经济作物,出现了“家家户户都抓‘多’(多种经营),粮食生产走下坡”的现象。

专家认为,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协调。既要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又要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既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又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当前要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转到改善品种结构、提高质量上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粮食生产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只能发展,不能萎缩。各地党委和政府要正确引导,加强宣传,使农民懂得只要精耕细作、增加科技含量、搞好加工转化,种粮同样能致富。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足够的粮食产量不仅是抵御外界干扰的物质基础,也是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基础,更是农业结构调整、主产区农民致富的基础。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重视粮食生产。

迅速实现“三个转变”

专家指出,发展粮食生产的核心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努力提高基本农田的粮食产出能力、农业基础设施的抗灾减灾能力、粮食生产的科技进步能力、商品粮食的保障供给能力、优质专用粮食的市场竞争能力、粮食加工转化的增值能力和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要尽快保护和提高基本农田的粮食产出能力、农业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和粮食生产的科技进步能力,这三个能力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

有关专家介绍,今后,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上,要迅速实现“三个转变”:一要由传统的单一粮食观向多元化食物观转变,统筹考虑粮食与畜牧水产品和蔬菜水果等的替代关系,适应膳食结构变化,全面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二要由“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地”与“藏粮于库”有机结合转变,把保护耕地、培肥地力,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作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三要由一般化抓粮食生产向重点抓粮食主产区和优势区转变,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保护和调动主产区及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构建粮食产业带。

尽快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进步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更是我国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专家建议,要进一步发挥科技进步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努力提高单产和质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紧进行农业科技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增强农业科技储备能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已有成果要抓紧进行中试和大面积示范推广。

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农业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我国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广大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在粮食生产面积减少、粮食单产增幅有限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尽快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进步能力。

农业部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增加优势农产品重大示范推广专项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投资规模,在玉米、小麦、大豆、水稻等优势产区推广重大关键技术措施。重点推广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氮肥后移技术,小麦垄作技术,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稻鸭共育等新型栽培技术,以及玉米控氮增磷高产栽培技术,大豆垄三栽培、平播技术等,通过科技的普及,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确保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