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入课堂的探究性学习

2003-12-05 来源:光明日报 郑桂华 我有话说

探究性学习是近年来国内基础教育领域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与探究性学习有关的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也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我国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活动基本上沿着两个方向展开,一个是小课题研究阶段,大约从1998年到2001年,一个是探究性学习进入学科教学阶段,大约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丛书”就是把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体现在学科教学中所取得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利于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这是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也是现代社会对学习者素质的新要求。

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科技进步,培养大批具有创造意识和研究能力的人才,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各国教育管理部门不约而同地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纷纷倡导“主题探究”、“设计学习”、“综合学习”等活动。这些新式学习活动有一个共同的理念:让学生多一些自主学习。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新知识更是层出不穷。据说,现在全世界一年中新出版的书刊,就可以装满两个美国国会图书馆。因此,对于学校教育来说,重要的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现成的知识,而是要让其学会获得新知识的方法,这样,才能在将来的社会变革中永远立于知识浪潮的前头,成为新知识新文化的弄潮人,否则,就有可能被波涛汹涌的知识海洋所淹没,成为时代的弃儿。而在中学开展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获得更多机会,去主动探究各学科知识,主动探究周围世界,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由于中国历史中尊师道、重秩序、斥异己、尚空谈、轻实证等特殊民族文化基因在教育领域的长期积淀,加上考试选拔制度中知识本位的不断强化,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的学科课程教学过多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过多强调实施大纲的统一标准,过多依赖课堂教学的有序组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空间受到了严重的挤压。因此,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需要就更加迫切,任务也更加艰巨。20世纪90年代末,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一被我国教育界接受,就受到了高度重视。教育部连续召开会议,推动探究性学习。1998年起,全国有十几所学校开展了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并陆续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江苏太仓中学的小课题研究、上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等,并先后出版了十几种理论探讨的著作和学生课题研究报告集。在1998年到2002年之间,探究性学习成为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

从2002年起,全国范围内的探究性学习出现新的状态,一方面,在学科建设中,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做法正一步步向课程的各个层面深入、整合。例如近一两年出版的各个学科的新教材,无论在章节练习还是在单元训练中,都注意到给探究性学习留出适当的空间。另一方面,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式的探究性学习探索热开始出现降温,甚至有渐遭冷遇归于沉寂的迹象。客观地分析,一个热门话题总有高潮和低潮的时候,探究性学习从绚烂归于平淡也是很正常的,但掩藏在其大起大落背后的深层原因颇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探究性学习是改革灌输性学习,补救学生能力不足的好方法,但它更需要教育界上下一致扎扎实实的埋头工作,坚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动摇方能希望有些成效,而任何只希图立竿见影,经验一学、口号一喊、文章一做就万事大吉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甚至是可怕的。

实际上,对探究性学习意义的认识,在教育理论界以及教师队伍中也并不统一。我认为,几年来,许多人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存在着三个误区。

一个误区是认为“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这在当时比较多见。探究性学习既然是全新的方法,有的人就忙于给探究性学习寻找理论依据,又是哲学,又是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却很少有人肯深入第一线去做扎扎实实的研究和总结工作;有的人则忙着去搞形式创新,忙着出成果。其实,从整体上说虽然探究性学习是新生事物,但其雏形也是“自古有之”的。当年孔子带着学生边走边学,周游列国,不就是探究性学习吗?苏格拉底与学生互相质疑,互相辩论,不就是探究性学习吗?至于近现代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也都带有探究性学习的影子。只是由于各种原因,那种研究气氛在现代学校里比较少见就是了。实事求是的提法或做法是,应该恢复或建立探究性学习作为常态的学习方法,并加进时代内容,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对探究性学习的第二个认识误区是认为“探究性学习过时了”。这种观点现在比较多见。当初,探究性学习曾经非常流行,文章谈探究性学习,报告讲探究性学习,公开课要探究性学习。问题恰恰就出在“流行”二字上。教育改革是非常严肃的,也是十分艰苦的。探究性学习是关乎学习方式的改革,进而也关系着几代人的未来,是十分严肃的大事。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就在于必须把它落实到每一天的学习活动中。

对探究性学习的第三个认识误区是“探究性学习就是到课外做课题研究”。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相当的副作用甚至破坏性。做课题当然是研究,而且是一种相对综合的高级的研究,它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常能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但探究性学习的着眼点或重点,不在于让学生去解决多少实际问题,而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熟悉研究过程,模仿研究方法,培养研究意识。通过长期、大量、平凡的研究训练,养成平等的态度,批判的意识,独立的精神,以及相应的合作能力和实践习惯。显然,以上的学习目标,仅仅靠一篇小课题论文,是难以真正达到的。因此,探究性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外小课题研究,而应该向学习的各个空间时间延伸。让探究性学习成为一种常态的学习方法,常态的方法成为习惯,长期的习惯成为意识,长期的意识养成能力。这才是我们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

反映在探究性学习上的几种倾向虽然不是多数,也并非偶然现象,说得严重一些,这其实是教育界多年来浮躁风气的一种典型反映。追求花招多,实际工作少;理论空谈多,研究问题少;为自己的短期利益考虑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少。这是需要我们深刻检讨的。

我觉得,在探究性学习上,与其高高在上大谈理念,不如深入课堂做些实实在在的探索。或者说,一种先进教育观念的被接受,既需要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把握,又必须有扎实的教学经验作为支撑,这套丛书的作者就是出于这样的目的走到一起来的。他们都是第一线的骨干教师,在学科探究性学习中有自己的主张,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他们愿意把自己这几年在探究性学习上的一些想法、做法,用教案的形式与大家进行交流,虽然一些人的理论功底不够扎实,行文也显得比较粗糙,但是他们一堂课一堂课地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尝试,其精神值得称道,其努力问心无愧,至少,这些教案能为学生留出一片空间,为教师们留下一些经验,为研究者留下一点材料,这就是这项工作的意义。

当然,这些教案只是学习某篇课文或研究某个问题的一个角度。毕竟,探究性学习是开放的,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探索的行列,套用一句流行的话:让我们成员无数吧!

(本文为“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丛书”序言,作者为该书主编、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华东师大二附中高级教师)

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丛书
浙江教育出版社即将推出

丛书共11册,包括《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政治》《社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