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上海高校就业信息共享遭遇尴尬

2003-12-1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曹继军 我有话说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的努力虽然一直在进行,但是,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共享目前却遭遇尴尬。

上海四所名校日前举办了一个大型招聘会。消息传出,同城其他院校学生自然蜂拥而至,相距几百里的外省高校学生也闻风前来,有一所高校就开来5辆大巴。眼看门槛挤爆,主办者顾不上资源“共享”,只好通过门票把关,控制入场对象和人数,尽量保证本校学生“独享”。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据了解,大多数高校的专场招聘会,至少都有三成以上外校学生前来参加。专场不“专”,费心费力好不容易经营起来,外校学生唱了“主角”,本校学生倒成了“陪衬”,这样的境况,不仅主办者心有不甘,本校学生也表示不满。于是,一些针对性的预防手段出台了。有的高校将就业网的“核心内容”保护起来,“外来者”登录后,一般只能看到政策咨询、应聘技巧之类的信息,如果要看“招聘岗位”这类重要信息,则需要输入密码才能进入;有的用人单位宣讲会或设摊招聘的信息干脆保护起来,采用“落后”张贴公告,不再上网。

那么,一所高校的就业信息该不该给其他高校学生共享?一些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老师坦言:保护本校的就业信息在情理之中。毕业生逐年增多,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少用人单位都是我们辛苦找来的,自然应该先满足本校学生的就业需求。再说,企业选定我们,就是冲我们这所学校而来,其他高校的学生不必参与。

但是,其他高校的学生却这样说:企业讲求择优录用,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来试一试?事实上,信息独享有时也会造成信息浪费。有的用人单位推出的岗位多种多样,一些岗位对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并没有很大吸引力,却可以得到另外学校学生的青睐。几所高校的学生一起参与应聘,用人单位的招聘效益就会提高。

专家认为,面对就业竞争加剧,一个毕业生获取、筛选、把握就业信息至关重要。信息“独享”还是“分享”,其决定权不应该落实在某一所高校。目前,教育部门通过构建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搭起就业信息流通的大平台,这项工作应加大力度,一方面吸纳和提供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强化硬件设施,满足在线注册和洽谈需要。同时,推出一些针对性的专场招聘会,使就业信息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