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精兵 军事变革的必由之路

2003-12-16 来源:光明日报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冯寿淼 少将 我有话说


编者按:不同的战争形态需要不同组织结构的军队,战争形态以及战斗力构成要素的不断发展,要求军队组织结构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我军总体上还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状态,军队结构带有明显的“陆战型”特征,如果不适时转型,很难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因此,优化整个军队的系统功能,实现人和武器的最佳结合,就成了中国军事变革的必由之路。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信息化趋势已经十分明朗,我军建设模式正在转型——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这标志着我军在精兵之路上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

不同的战争形态需要不同组织结构的军队,战争形态以及战斗力构成要素的不断发展,要求军队组织结构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显然,比数量更重要的是结构,体制编制科学合理,可以更好地吸纳高科技发展的成果,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领导、指挥和管理效率,优化整个军队的系统功能,实现人和武器的最佳结合。所以,要“下决心收缩摊子,切实解决好结构调整问题”。

未来战争,战场形态更多地表现为以精确打击为主的非接触、非线式作战,焦点是争夺制信息权,基本形式是体系间的对抗,作战样式是包括陆、海、空、天、电的联合作战,这些都对我军体制结构带来了严峻挑战。我军总体上还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状态,军队结构带有明显的“陆战型”特征,如果不适时转型,很难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

随着我军对精兵之路的理解不断深化,我军历次精简整编都注重在减少数量的同时,把重心放在解决好结构性弊端和矛盾上。我军经过若干次大的精简整编,体制结构得到了优化,“靠效能而不是靠数量取胜”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当然,结构调整总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会一劳永逸。目前,还有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如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和联勤保障体制如何协调;作战部队的合成程度如何进一步提高;政策制度如何配套完善……这些制约我军加速精兵建设的深层次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在变革实践中摸索规律、积累经验,用加大变革力度的方法去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国情、军情,要求我们在遵循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保持自身的结构特征。西方国家大多走的是以技术突破牵引军队结构调整的路子,这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但是,我军结构改革不能照搬西方国家军队的模式。我军与西方国家军队的起点和条件截然不同,技术水平上各有高低,发展态势上有先有后。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探索投入更少、效益更高的精兵之路,扎扎实实地解决保障性、服务性机构偏多、“头重脚轻尾巴长”等问题。同时,我国国土面积辽阔,陆海疆漫长,周边安全形势复杂,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任务艰巨,这就要求军队必须保持一定的数量规模,这也是军队结构调整不容忽略的因素。

只有认清世界军事领域的发展趋势,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落实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这一根本要求,才能加速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解决精兵建设的新课题:

明确目标。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对我军的精兵建设提出了新目标——全面提高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打造一支模块化、联合化、一体化的新型军队。我们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而开展,充分发挥高技术军兵种在精兵建设中的“领头羊”作用,除了调整军队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外,还必须根据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预留新兴军兵种建设的空间,并努力使各军种趋于融合,实现军队总体作战功能的大幅度提升。

把握规律。精兵是军队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军精兵建设除了要顺应世界各国共同遵守的一般规律外,更应尊重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特殊规律。在一次又一次实践中,逐步认清和掌握如何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客观规律。

稳妥有序。优化军队结构,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对外部的制约条件和内部的相关要素必须进行通盘考虑,综合论证,确定最佳的军种结构、职能结构、层次结构。当前,我们国家各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有些方面已进入了攻坚阶段,保持社会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局。军队的调整改革要不失时机、积极果断,也要周密考虑、分步实施。随着我军不断地朝精兵的目标前进,许多改革措施将相继出台。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把握好改革的度,力求稳妥有序,是贯彻精兵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