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制度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

2003-12-16 来源:光明日报 史振磊(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我有话说

不同的制度可以形成不同的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在现代社会,要实现既定目标,既要有人的努力,又要有制度的保证,而制度是决定性因素。因此,以制度建设为先导,形成有利于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制度环境,是计划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保证和客观要求。

一、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消除人口流动的体制性障碍

没有流动,就没有劳动力市场。如果不存在流动的障碍,所有劳动者都可以参与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就业竞争,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会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但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体制性障碍,限制了劳动者的合理流动。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关键是让劳动者“动”起来:一是逐步放开并最终废除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分配稀缺资源的一种身份制度,由于它限制了人口完全自由地流动,已经成为劳动力流动的主要障碍。只有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才能真正打破身份界限,促进劳动力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职业之间和城乡之间合理有序地流动。二是实行就业管理制度,把就业与社会保障结合起来,只要劳动者找到工作,无论户籍所在,其本人、配偶及子女都有权利享受工作地常住居民的同待待遇。三是在制度上打破所有制界限,不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中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只要能够促进就业,在人事政策上都应该一视同仁。四是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健全劳动力市场供求联系机制,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社会化服务。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解除人才流动的后顾之忧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人力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配置的重要的外部条件。一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建立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不同所有制劳动者保障待遇差异悬殊的现象,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消除城乡身份差别;二是针对国民保障需求多元化,建立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决定了国家建立的基本保障制度只能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只能解决国民在遇到收入风险时的基本生活问题,无法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这样,补充保险或政府鼓励的基本保障以外的其他保障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建立多功能、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保险体系,既保证社会保障制度公平与效率的实现,也能够保证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

三、改善教育基础,完善培养制度,保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加剧了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影响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要通过制度安排和政府的公共政策调整:一是中央政府要加大义务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地方政府通过立法保证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农村学校教师提供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推动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二是针对劳动力队伍中高中毕业生比例偏少的现状,重点发展高中阶段的教育,建立高中贫困生救助制度,保证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这是改善我国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三是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远程教育,建立覆盖全国的教育信息网,构建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四是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训制度,重点培训市场紧缺或作用重要的人才,如高级蓝领工人、边远地区基础教育的师资、边远地区医疗保健的医生以及领导干部和企业经理管理人才。

四、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劳动法制制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在自愿平等协商基础上形成的契约关系。在从计划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程中,政府要以全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确立市场化思维方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劳动力市场为人力资源配置的主体,以中央政府为宏观人力政策的唯一制定者,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根据法律规定,为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政府要立足于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既要扶助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也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引导企业、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参与人力资源开发;三是完善劳动立法,把人力资源开发纳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促进就业机会均等,形成公平的就业环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