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这里有个“爱心超市”

2003-12-1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庄电一 我有话说

在全国许多城市里,都有这样一些人:按规定,他们享受不到“低保”,但实际上他们因有种种特殊情况比“低保户”还困难,成为被人们忽视的“边缘户”。

而生活在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桂林街道的“边缘户”,却是幸运的:他们得到的社会关爱,比其他人群还多。在那里,没有被爱遗忘的角落。

低保“边缘户”的发现,带点偶然性。那是去年,一个叫尤连利的中年人来到街道要求办“低保”。这是一个十分不幸的家庭:母亲瘫痪卧床10多年,弟弟有残疾,为了照顾母亲和弟弟,尤连利无法参加工作,直到47岁还是孤身一人。但他母亲每月享受遗属补贴和肉价补贴,比市政府规定的人均最低标准超过2元。按规定,这个“低保”是不能办的。这个个例引起当地有关人员的注意:像他这样享受不到“低保”、但实际比“低保户”更困难的“边缘户”,在辖区到底有多少?街道党工委决定:组织机关和社区干部进行一次大规模调查、走访。基本情况很快摸清了:家庭人均收入不足260元的,常住人口有400多户,外来人口有3000多人。为此,他们决定:将“边缘户”纳入社区保障体系,建立“边缘户”救助机制。

于是,这里迅速形成了政府救助、社会救助、家庭互助“三助合一”的格局。

“爱心超市”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爱心超市”规模不大,但这里摆放的物品极为丰富,可分为食品、衣帽、被褥、家电、日用百货5大类。这些东西,“边缘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领取。这里的物品有三个来源:社区居民、机关干部的捐赠;部队、团体、院校的捐赠;政府救济的款物。“爱心超市”成立9个月来,已接受大量捐赠,有200多个“边缘户”到此领取过款物。失业在家的王蕴青从“超市”领到2斤毛线,十分高兴。她准备给没有新衣服的女儿织件新毛衣。

实物救助,只是“爱心超市”的一种形式,此外还有服务救助和网上救助两种形式。“边缘户”需要医疗、理发、修理、家政等项服务,只需打个电话,志愿者或公共服务社社员就会上门服务。“边缘户”家中出现就学难、就医难、就业难之类的难题,“爱心超市”就通过自己开设的爱心救助网站发布信息,很快就可以引来救助者。75岁的李守业因病双目失明,生活很痛苦。“爱心超市”就安排社区“银发读报组”的志愿者每天去上门给他读报,老人的情绪因此好转了。

在这里,有专门针对“边缘户”的工作制度:有登记制度。居民小组、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分别对“边缘户”登记造册,达到情况清、底数明。有走访制度。街道和社区定期对“边缘户”进行走访慰问,了解情况,沟通信息,积极引导。

“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在大连桂林街道,已经没有“边缘户”了:人人都可以得到关爱,人人也在关爱他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