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教师成为教育家创造条件

大学书记访谈
2003-12-2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家杰 我有话说


徐永利,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一分校中文系,长期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曾先后担任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办公室、政策研究室负责人、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现任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徐永利对于如何加强基础教育非常关注。他说,为教师继续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是办好基础教育关键的一环。当前做好这项工作尤其重要。

徐永利说,近几年来,与不断扩招的高等教育相比,基础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学生家长择校矛盾一年比一年尖锐。为此,2002年9月以来,北京市撤消了200多所中小学,将老百姓不满意的学校同名校嫁接,以缓解择校矛盾。但是,今年秋季入学时,这个矛盾依然非常突出。其原因主要是,“撤并学校”一般只能改善硬件环境,难以解决软件存在的问题。而学校的软件,也就是通常说的管理者和师资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只有用“催化剂”使校长、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化学”反应,让他们转化成为名师、名校长才行。

他说,北京教育学院的工作重点就是千方百计做好“催化”工作。学院的功能定位即是紧密围绕这一主题确定的。其中,成为北京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的绿色基地;名校长、名教师研修交流、总结提高的平台;教育科学前沿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应用衔接的桥梁;教师教育国际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通道等,已经落实的这几条,可以见到明显的效果。一是开办中学校长高级研讨班,端正校长的办学思想。二是开办骨干教师研修班,聘请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和国内外知名学者作指导,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解决教师教育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密切跟踪国际最新研究,不断引进发达国家最新研究成果。四是一面组织教师赴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学习考察,一面引进国外的教育专家到学院讲学。并为此专门制定了包括“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在内的“六项登陆工程”作组织保障。

他说,迄今为止,受过北京教育学院培训的中小学校长、教师,现已分别占北京中小学校长、教师总数的20%。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回到工作岗位后,已成为办学思想不断创新、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排头兵,或是推动课程改革、让学生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更多的学习自主权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并在当地和本校发挥出种子作用。

同时,从美国引进“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实践工作,已经从北京50多所学校扩展到全国200所学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