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创造良好制度环境 大力培养创新人才
2003-12-25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蔡闯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12月24日电从教育部了解到,我国高等教育目前进入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新时期,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据统计,目前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已达61.8万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32.2%,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为7%。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已达到59%,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达到20%。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有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共514人,占两院院士总数的38.6%,共有教授6.02万人、副教授18.63万人,分别占全国高校教师总数的9.7%和30.1%。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通过实施重点人才计划,有力地加大了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力度。1998年,教育部在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启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实施了一系列人才计划。如“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五年来,共有74所高校聘任了537位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平均年龄41岁,基本都具有博士学位,9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直接吸引了200位海外优秀学者回国工作;绝大部分长江学者承担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部分长江学者在一些关键性学科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有6位优秀学者荣获“长江学者成就奖”,12位长江学者分别于1999年至2003年当选为两院院士。“高校青年教师奖”自1999年至今共投入2亿元,有132所高校的429名优秀青年教师获奖,平均年龄为38岁。“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自1993年实施至今,共投入近1.5亿元,支持了922名优秀年轻教师。这两个人才计划项目在激励和支持优秀拔尖人才,推动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外,教育部还实施了“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和“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近年来共投入5亿多元,资助近1.5万人次,对培养和稳定高校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教育部积极采取措施,为高校优秀人才改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九五”期间,“211工程”共投入109亿元(另有80亿元用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高等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并有针对性地为一批重点建设学科配置了从事学科前沿领域研究所必需的先进设备,使高等学校开展学科前沿研究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明显增强,也为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创造了物质条件。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1998年教育部组织实施“985”工程,重点支持部分高等学校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充分利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积极发挥科研基地的作用,为高校优秀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是教育部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又一大举措。目前,在高等学校已建立了10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4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06个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依托上述重点科研教学基地及有关的重大科研项目,吸引、汇聚和稳定、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也为优秀拔尖人才提供了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人才建设的重要保证,为此,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于2000年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促进了高等学校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许多高校积极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个吸引、稳定、集聚高层次人才和充分发挥他们作用的制度环境正在高等学校逐渐形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