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做大做活“煤文章”

2003-12-2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冯蕾 我有话说

“煤炭之都”面临新机遇

今年,全国有18个省份开始出现拉闸限电现象。华东地区尤为明显,电网负荷高达5125万千瓦,比2001年净增825万千瓦,年增长率19.3%,高出预计值1倍。根据上海等地制订的能源安全战略,初步估计上海、浙江、江苏对外来供电需求规模为1500万千瓦。这一现实需求,给处于长江三角洲腹地的“煤炭之都”淮南市带来了机遇。

目前,淮南市已探明煤炭储量153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19%,占华东地区的32%,占安徽全省的70%。年采煤能力3500多万吨,拥有装机34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与工业基础让淮南面临新的机遇。经过一年多的酝酿,淮南市近日提出了“三大基地”建设实施计划:“亿吨煤基地”、“华东火电基地”和“煤化工基地”。这三大基地的部分项目已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并进入实施阶段。

“亿吨煤基地”被淮南列为三大基地之首。按计划,到2007年淮南市煤炭产量将达到7000万吨,在全国同行业中的名次提升到第三位,煤炭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40亿元;到2010年淮南市煤炭产量将达到1亿吨,煤炭工业销售收入将达到200亿元。三大基地之二是华东火电基地,到2007年,淮南市将形成900万千瓦装机生产能力,电力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到2010年,形成1000万千瓦装机生产能力,电力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40亿元。此外是煤化工基地,2010年,淮南化学工业销售收入将达到65亿元,形成年产200万吨化工产品的能力。

理顺机制抢占先机

淮南市的现实情况距离三大基地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作为一个老的化工城市,淮南受到体制不活的制约,面临施工环境不优、煤炭运力不足等问题。如何把握基地建设的机遇,抢占市场的先机?

“我们用了六年多的时间,对淮南煤的出路进行了再思考”,淮南市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1997年是煤炭行业最困难的时期,我们的企业沾上“煤气”就“倒霉”,效益很差,当时淮南矿务局老总的月薪仅220元。发展不快的深层次问题是体制问题。由于煤、电、化企业隶属关系复杂,厂、矿不协调,城市功能与企业功能混同;而在管理体制上仍未摆脱计划经济和传统模式的束缚,企业运行机制不活,资本运营创新不够,企业筹措项目金困难。“三大基地”建设为淮南市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将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重新处理市矿、矿企之间的关系,协调推进煤电化共同发展,将煤电化企业的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统一规划。

“我们对产业竞争力做了全新的思考。”淮南市负责人说,单纯依靠煤炭采掘业难以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拉长煤炭产业链,才能提高煤炭附加值,才有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以年产100万吨合成油为例,年耗煤400万吨,煤炭直接销售收入为7.6亿元,而合成油销售收入为29.4亿元,同时还可以安排大量人员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怎样拉长产业链?一是煤变电,二是煤化工。正是在此指导思想下,我们提出了建立“华东火电基地”和“煤化工基地”。

保障“可持续发展”

“三大基地”建设对提高淮南市的工业化程度,加快淮南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对缓解华东“电荒”有重要意义。而要实现“资源大市”向“经济强市”的转变,必须解决好煤电化产业发展与其他产业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问题。

淮南矿业集团透露了一组数字,每生产1万吨原煤,最终将形成0.0022平方公里的沉陷区。另悉,淮南市目前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为9万吨,其中电力工业排放量指标为6.68万吨,2002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已超过9万吨。

“三大基地”建设如何把煤电化产业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淮南市提出三大基地建设的环境对策。一是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煤炭生态工业,通过选煤、配煤、水煤浆等技术,增加煤炭品种,提升煤炭品质,提高煤炭附加值,使煤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可减少煤炭排污总量的20%;全面采取清洁生产和水资源重复利用技术,加快城镇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淮河水质。二是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发展天然气与煤层气,改善能源结构;三是以建设生态农业,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加强城市生态保护。建设“三纵六横”绿色生物廊道,扩大绿地面积。四是建立起政府、企业、个人相结合的环境与发展投融资体制,加大对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投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