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英雄不问去留

2003-12-3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傅开强 左起超 司伟宽 我有话说

编者按如果说烽火硝烟的战场,对军人的考验莫过于生与死;那么面对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大潮,对领导干部的考验莫过于个人的进退去留。夏世富同志三次代理旅长又三次“官复原位”,无怨无悔,始终保持昂扬锐气,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应有本色。每个在党旗下宣誓过的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全军优秀“四会”教练员,济南军区某摩步旅副旅长夏世富,在精简整编、职务调整的考验面前,用行动诠释了一个领导干部对党不变的忠诚。10月上旬,上级党委作出了向夏世富学习的决定。

编余干部干劲不减

1998年7月,夏世富所在师奉命要缩编为一个旅。和全团官兵一样,夏世富面临着走与留的选择。全团干部大会上,他第一个表态:“进退去留听党的。”

就在夏世富和全团官兵满怀眷恋之情举行了向军旗告别仪式后,突如其来的长江特大洪水,给他们带来新的考验。8月1日,这个团奉命赴长江抗洪抢险。

40多个日日夜夜,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与战士昼夜死守大堤,胜利完成了任务,荣立三等功。抗洪归来后,组织上对他的安排是暂时编余。作为全师几名团长中最年轻的夏世富,唯一没有进旅党委班子,对他来说,无疑是人生的一个严峻考验。

部队精简调整接近尾声,团里有人建议:大家就要各奔东西了,不如从家底中拿出些钱,发点福利。但夏世富在部队撤编前,把团里43万元家底和地方政府赠送的10万元抗洪慰问金一分不动地上缴到旅里。

三上三下无怨无悔

2000年3月,夏世富被正式纳入编制,任副旅长,代行旅长职责。

半年后,新旅长高春祥到位,他“官复原职”,分管管理和后勤工作。当时由师改旅后,综合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夏世富提出“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巧妙布局,精打细算,内部挖潜”的建设思路。旅党委作出具体规划后,他逐个项目抓落实,硬是靠有限的经费和军工自建、修旧利废,把营院建设成为一个条块分明、视野开阔、交通便利、鸟语花香的“生态园林”。

几个月后,高旅长交流到省军区系统任职,夏世富又代行旅长职责。这时,他任正团已3年多,不少同志对他说:“既然组织上把代旅长的担子交给了你,就抓住机遇,把‘代’字去掉吧。”夏世富诚恳地说:“说实话,我也想把‘代’字去掉。但组织上让咱代的是职责,不是位。”

2001年9月,上级决定由郑家楷同志任旅长。郑旅长小夏世富3岁,兵龄比夏世富晚一年,两人还是陆军指挥学院培训班的同学。政委谢守忠担心他思想上一时转不过弯来,找他谈心。夏世富说:“郑旅长虽然没有我这么多的荣誉,但他是国防大学的高材生,既有基层的实践经验,又在师机关当过作训科长,现在部队就是需要这样的知识型领导干部。咱不仅要配合人家,还要多向人家学习。”他不仅没有消沉,反而更加积极主动,鼎力支持配合郑旅长的工作。

2002年7月,刚到任半年的郑旅长去国外学习,夏世富再次代行旅长职责。这已经是他第三次“代理旅长”了。有人说,夏副旅长这次是“挑雪填井——白费力”。夏世富却一笑了之。这期间,他挑起多副担子,带领部队圆满完成了报废弹药销毁、士官管理工作试点等工作,受到上级通报表彰。

夏世富“代”与“下”一个劲头,他所分管的工作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安全管理连续两年实现无责任事故、无案件,营院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正视荣誉开拓进取

夏世富是全军表彰的优秀“四会”教练员,先后被军区授予“模范连长”荣誉称号、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军区主要领导曾亲自撰写文章,号召全区基层干部向他学习。夏世富不把这些荣誉当讨官要官的“金字招牌”,而是对照军委提出的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领导部队现代化建设和指挥现代战争的能力的要求,反复学习思考,查找出自己在高科技知识、现代军事理论素养、科学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差距。

夏世富正视自身的“短板”,报考了河南大学和济南陆军学院的自学考试,繁重工作之余,系统学习了《论“三个代表”》、《联合作战概要》、《现代领导艺术》等书籍,写下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

夏世富把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确立了全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建议旅党委废除了“战士不准自购电脑和听收音机”、“战士津贴统一存放”等8项“土规定”,创建了管理新模式;制定《士官管理规定》,摸索出解决伤病残人员移交等“老大难”问题的有效办法,先后被集团军、军区推广。他还建议加大社会化保障力度,开办奶牛场、军人餐厅,推行副食品和大综物资“阳光采购”,提高了保障效益,扩大了经济民主。沉醉过去就迈不出新步伐,与时俱进才能书写新辉煌。夏世富任副旅长后,荣立一次三等功,并被军区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