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政府资金撬动民间资本

热点透视
2003-12-3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潘剑凯 我有话说

日前,中国教育学会等单位在浙江台州市椒江区召开了一次“教育制度创新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高级论坛。在此次论坛上,最近诞生在椒江的全国第一所混合所有制学校成了与会专家议论的焦点。

探索新的办学思路

据椒江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徐正福介绍,跟一般的民办学校相比,这所名称为“台州市(东港)双语学校”的最大特点是得到了政府在资金上的支持,“混合所有制”也即在此义。在2.5亿元的总投资中,当地民营企业的投资占到80%,区政府作为投资一方,占20%的股份。

此外,区政府每年还要根据招生数额的实际情况,向这所学校下拨150万元以内的学生公用经费,连续补助6年;学校的供地方式为协议出让,用地性质为教育用地,地价评估按当年公益事业用地价,每亩超过15万元的部分视作政策性倾斜,给予缓交;学校的优秀教师则享受特聘教师待遇,弃档的教师当年可重新建档,并在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享受公办教师的同等待遇。

区政府承诺,六年之内注册资本金不参与任何利益分配。六年之后,如果学校运转良好,政府投入资金可以退出,退出时分红所得不少于银行同期利率。一旦运作失败,则按比例分担损失。

参加论坛的各界专家普遍认为,椒江混合制学校的本质是政府动用资金撬动了民间资本。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是非“公”即“私”,教育除了公办、民办之外,是否可以探索新的办学道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混合经济的新概念,椒江区的这一实践,目前在全国教育界来说是超前的,对创新现代教育制度提供了可以解剖分析的样板。

书生教育公司甘当教育改革“马前卒”

据了解,“现代学校制度”是教育部“十五重点研究课题”,椒江区是中国教育学会确定的现代教育制度改革试验区。

为解决教育的供需矛盾问题,1996年,椒江教育局牵头,根据入股自愿、股权平等、风险共担的原则,32个企事业法人和自然人共同出资1200万元组建了台州市书生教育实业有限公司。这是国内第一家专业的教育经营公司,目标是涉足教育的各个领域,办好各级各类学校,逐步形成集幼教、普教、职教、高教为一体的民办教育体系。

几年来,书生教育公司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为中国教育改革甘当“马前卒”。1997年9月,投资创办全国第一所教育股份制学校——书生中学;1999年,投资创办书生小学和书生幼儿园;2000年,对原来的椒江区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了国有民营的改造;2001年,又以国有民办形式接收管理椒江区通巨幼儿园。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教育集团专业经营的优势,积极开拓教育市场,成立了成人教育中心、后勤服务中心、中外教育交流中心、外语培训学校等机构。截至2002年底,书生教育公司已发展成拥有上亿元资产,全日制在校学生近5000人,每年有上万人受到各种教育服务的专业化教育经营公司。

现代学校制度自然演进的结果

正是在前几年改革较为成功的基础上,新型的混合所有制学校在教育市场上也有了发展空间。徐正福认为,“混合所有制学校”正是椒江“教育股份制”和现代学校制度自然演进的结果。

徐正福认为,建立包括个人、集体和国家的混合所有制,这可以减轻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的困难,而且为同一教育机构内投资的多元化提供了一种较好的组合模式。因为在目前教育“不得以盈利为目的”的背景下,投资教育还有一定的政策风险,而政府的投入实际上类似于科技产业的“风险投资基金”,不但使单个股东承担的实际投资风险大大减少,而且由于政府的引导作用,调动公众对投资教育的积极性,使全社会教育投资的整体能力大大提高。

但尽管如此,记者注意到,有的专家对这种全新的办学体制目前还有不同的意见。集中到一点就是,政府的资金是公共的教育经费,作为奖励给民办学校是可以的,直接投资民办学校是否允许?由此担心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是否会受到损害?

北京师范大学一位从事教育法律研究的专家发现,椒江的教育改革,特色就在于当地政府较早地意识到动员民间力量增加教育投入,民办教育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他认为,政府用经济的杠杆撬动民间资本,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很可能是民办教育将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