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获“挑战杯”特等奖的背后

2004-01-1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特约记者 王握文本报记者 蔡侗辰 我有话说

在今年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防科大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研究生张为军、杨娟、张君启一举夺得大赛特等奖;基础合训学员旅本科生张鹏、刘灿、刘敏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国防科大在历届“挑战杯”竞赛中共获得包括5个特等奖和一等奖在内的31个奖项,两次捧回“优胜杯”。

“挑战杯”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国防科大学员在这项每年都有近400所高校参加的高水平学术科技竞赛活动中屡创佳绩,奥秘何在?

构建多学科育人环境

在第八届“挑战杯”竞赛中荣获特等奖的3名研究生来自新材料技术专业,然而,他们的科技创新成果“厚膜电路式新概念节能型电热元件”,却涉及材料学、贵金属学、流变学、微电子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作为材料专业的学员要面对如此多的全新学科领域,创新的难度可想而知。然而,这项填补国内空白的科技创新成果,从创新灵感的产生、研制、通过技术鉴定并实现成果转让,却只用了3年时间。

对此,项目主要完成人张为军深有感触。他说,是学校的多学科育人环境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使我们能接触和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并运用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解决在创新中遇到的难题,“厚膜电路式新概念节能型电热元件”就是新材料技术与厚膜集成电路制备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科技创新取得的一项成果。

搭起创新人才成长舞台

回顾“厚膜电路式节能型电热元件”这个获得“挑战杯”竞赛特等奖成果的诞生过程,张为军、杨娟和张君启3名研究生说,如果没有导师和学院领导的支持与经费资助,即使我们有再好的想法也很难取得成功。

那是1999年10月的一天,张为军与导师到湖南韶关微电子有限公司调研,该公司一名技术人员无意中谈到:目前汽车的点火器电路采用陶瓷基板集成电路,当汽车在不平整的路面行驶产生颠簸时,这种陶瓷氧化铝基板很容易开裂,因而使用寿命很短。如果能用金属基板替代现用陶瓷基板来制作点火器集成电路,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可惜国内还没有这项技术。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正是这次谈话,使张为军产生了研制金属基板厚膜集成电路的想法,并当即得到导师堵永国教授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不久,堵教授接到去深圳参加混合集成电路学术年会的通知,于是,他便带着弟子一同与会。在会上,美国一家公司研制成功基于不锈钢基板的厚膜集成电路材料的消息,让他们激动不已。但美国人认为要在不锈钢表面烧制满足电气安全标准的绝缘层技术还很难实现,这也是国内对该项技术研究无人问津的一个原因。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似乎看不到成功希望的高新技术课题,堵教授和学院领导却仍积极支持张为军等学员大胆创新。

近年来,为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国防科大实施了“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和“研究生创新工程”,建立了物理、电子、机器人等5个学员创新实践基地,校、院投入数百万元设立了学员创新基金,资助学员自主开展研究。有了这样的创新条件与环境,学员一旦有了“想法”,就能马上付诸实践,创新的“种子”很快便能开花结果。

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在国防科大,各种各样的学术科技竞赛等活动,在校园里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创新环境。正是这种氛围和环境,培养了学员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善于联想,敢于推陈出新创新思维。

前年暑假,报纸上的一则消息触发了本科生郭润博的创新灵感:该报道说,一些犯罪分子通过在自动柜员机前偷看用户敲键手型、从键盘上拾取指纹等方式窃取用户密码。郭润博当时就想,如果研制一个密码键盘,不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返校后,郭润博用了大半年时间自学电子技术和单片机方面的知识和制作技能,又用学院创新基金给的4000多元钱买来仪表和设备,开始了科技攻关,终于研制出“高保密度密码输入系统”,该成果在第六届“挑战杯”竞赛上获得二等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