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解经”时代的“读经”

2004-01-15 来源:光明日报 张德明 我有话说

20世纪全球文学经典珍藏(共17卷)&nbsp钟敬文启功主编&nbsp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nbsp


都说二十世纪是个解构经典的时代,表面看来确实如此。现代主义对现实主义经典的反叛,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经典的戏仿,后结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颠覆,都表现出一种义无反顾“解经”的勇气和决心。

然而,就在“作者死亡”,经典如同大修的汽车被拆卸得七零八落的同时,另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那就是重构经典,重释经典和再造经典。尤其是那些以往被主流话语所忽视的,冷落的,边缘化的文本被翻检出来,经重新阐释后,纳入正典系列。与此同时,建立在对经典的反驳,戏仿和调侃基础上的文本也偷偷从后台潜入前台,企图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文化市场上分得一杯羹。于是,真正的经典就在“解构”和“重构”的两面夹攻之下,发生了某种“身份危机”。人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是经典?或者说,什么样的精神产品才能称之为经典?在这个全面“解经”的时代还有“读经”的必要吗?

依我之见,经典当与马修·马诺德所说的“文化”一词同义,可以定义为“最好的思想之最完美的表达”。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经典都是指那种经过时间考验的,曾经感动过影响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为该民族中的人们所共同认可并且世代相传的文本。汉语中的“经”,原义为纺纱织布时用的那根绵绵不断的经线,没有它,经纬无法交织,织物当然就无法织成,从这个基本意思出发,引申到伦理道德和哲学等形而上领域,则有所谓“经天纬地”,“经夫妇,成孝敬”等意。西文中的“经典”(CANON)一词,原指犹太教或基督教宗教典籍,后来泛指反映了一定人群的价值观和兴趣的文学、艺术文本。

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代社会似乎有一种越来越趋向于阿诺德所说的粗鄙化和无政府主义的危险。一些西方思想家惊呼,在美国强势文化的影响和压力下,世界正在“麦当劳化”。后现代主义、商业主义和拜金主义携手前进,合谋盘算着如何让不谙世事的少男少女在媒体批量炮制的伪经典、伪精品面前乖乖掏钱。而在伪经典、伪精品“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新新人类”,再用他/她们接受的那套价值观“指导”下一代更新的“新新人类”,世界的粗鄙化和无政府化指日可待也。

在此情形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们的勇气就着实令人敬佩了。他们在钟敬文、启功两位学界老前辈的带领下,不为名利,不事张扬,从全球化视野出发,收录二十世纪中外文学经典,完成了一项巨大的经典工程——《二十世纪全球文学经典珍藏》,给网络时代那些为找工作、升职、出国、购房、购车疲于奔命而无暇“读经”的人们,提供了一份高雅的精神食粮。

翻开这部大书,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创意。全书煌煌十七卷,1000万字,分中国和外国两大部分,分别按文体分为论文、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和儿童文学,全书每卷前面有一篇三万字左右的序言,概要介绍该文体发展的基本脉络,勾勒出一幅比较完整的发展全景图,然厉按作家生年排列作品,考虑到20世纪这个巨大的文学存在,如何做到既能宏观把握其总体,又能进入具体的文本世界,编者作了精心构思,例如,对于长篇小说,先概述其思想内容,再精选其中的精彩片断;两者互为补充,形成一种“互文性”,既能让读者在较短时间内尽可能接触更多的经典文本,又能满足读者迈入真正的文学世界,慢慢品味经典的欲望。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做任何事情,已先在地规定了一种与世界的对话性。物质产品是如此,精神产品也不例外。据我臆测,本书各卷主编们有意在这方面下了功夫。例如,中国文论卷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收录在内,就体现了这种与世界文论对话的意图。已有西方学者指出,二十世纪中国唯一本土化的西方理论就是毛泽东思想,我唯一觉得遗憾的是中国戏剧卷没有收录一两个如《沙家浜》之类的革命现代戏进去。在我看来,无论如何,毕竟它是曾经感动过,影响过我们民族一两代人,并且至今还在某种程度上发生影响的“红色经典”。“新新人类”们或许会认为它的矫揉造作非常可笑,但我觉得它并不会比那些现代媒体用重金制作/炒作出来的肥皂剧更令人可笑,至少前者还有那么一点理想主义或英雄主义的成份,而后者散发出的几乎全是粗鄙的拜金主义和“媚俗”的气息。

从某种意义上说,读经典犹如谈恋爱,大约有两种基本模式。第一种是“先恋爱后结婚”,即先不问作家知名度和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兴之所至,见什么就读什么,慢慢进入文学世界。第二种是“先结婚再恋爱”,即先找一个比较好的选本,从宏观上把握一下文学史、作家生平、作品概要等相关资料,然后再按图索骥,直入作家的情感世界。两种方式哪一种更好,因人而宜,不能强求一律。但就接触好作品的概率来说,应是后一种方式更高一些。在这个知识爆炸,网络发达的信息时代,尤其如此。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