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爱心创造奇迹

2004-02-0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瑟 我有话说

2004年1月21日是中国人传统的农历大年三十。修建于195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一○二团的八一水库,因管涌造成坝体受损、局部坍塌,2300万立方米水从大坝缺口处汹涌而出,扑向下游的连队,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威胁。

紧要关头,兵团职工在上级领导的指挥下,在驻新疆军区干部战士和武警官兵的帮助下,在零下30℃的严寒中战大水,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受水害威胁的1.38万各族群众安全转移,无人伤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在现场听到这个消息后,感慨地称赞道:“在这个危难的关头,我们的党组织首先想到了群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创造了新的奇迹。”

险情出现在农历除夕

何守培一家1月21日中午时,正围坐在饭桌前吃年饭,家里人一片喜气洋洋。突然连队广播里传出一阵急促的声音:“水库出现危险,大家立即拿上铁锹到大坝去!”

何守培还没有反应过来时,连里的共产党员任建强冲进他家门喊道:“水库漏了,赶快去大坝!”

何守培家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一○二团十四连。在该团团部以南1.5公里处,是一座建于1957年,以灌溉为主的平原水库——八一水库。由于修建年代太久,加之大坝为均质土坝,八一水库此前已被水利部门列为病险水库,并于2003年7月开始进行除险加固,计划于今年汛前完工。由于新疆冬季寒冷无法施工,遇险前工程处于停工状态。

何守培夫妇跑到大坝时,大坝周围已经来了二三百人,大股的水从坝底打着漩涡向上冒。当时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地面上的土冻住铲不动,何守培好不容易装了一袋砂石扔进水里,立刻被冲走了。有人提议用冰块堵住大坝漏洞,但40多厘米的冰层,铁锹砍上去只留下了个白点。

到21日傍晚,大坝出水口直径已达8米。22日,出水口最大下泄流量每秒500立方米。大水在严冬里冒着气向下游连队冲去,一场灾难发生了。

面临水灾直接威胁的一○二团十四连、一连、五连和团部一万多人,在各级组织的领导下,秩序井然地进行着转移。一时间,各种运输车辆拉着群众涌进了五家渠市,各族干部职工放弃农历除夕夜与家人的团聚,安置转移群众,组织饭菜,把一片深情献给了灾民。

八方爱潮涌向灾区

当晚,正在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的五家渠市各族群众,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段字幕:八一水库发生险情,转移群众现在市内安置,紧需物资,请大家伸出援助之手。

凌晨2时,五家渠二中学生刘子龙和新疆农业大学学生刘鹏第一个来到农六师师机关大会议室,将两袋面包送到了正在接收点值班的师残联理事长谭世清的手中。刚送走这两位充满爱心的学生,农六师司法局又送来了方便面等食品。一时间,这里成为爱心涌动的潮心,各方群众放弃春节休息,将一片爱心献给了转移的群众。

建委路灯管理所的李培安听到消息后,一夜没有休息,发面做饭,在凌晨5时将15张热气腾腾的大饼送到了捐赠点。而跟随他而来的人群中,有人端着刚刚煮好的饺子,有人连锅端来热气腾腾的大米粥,还有人把自家准备过年的包子、饺子、馒头、花卷等提了来。

77岁的离休干部池洪林老人走进捐赠点时,眉毛胡须上都挂满了霜,“我只买到5个馕,下午我再买些吃的送来。”

五家渠市政协委员谢奇志听到消息后,将20名被转移的群众接回了自己的家,第二天一大早,又给捐赠点送来一大保温桶开水。

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商量好来的,说的话也出奇地一样:“愿受灾群众能在五家渠吃得饱,睡得好,过个好年。”

能住180人的五家渠宾馆,那一夜一下子来了近千人,经理郭世勤与员工们一夜未合眼,忙着为这些群众安排大年初一的早饭。当这些群众吃上热乎乎的早饭时,宾馆的员工们还空着肚子。

那几日,五家渠市内到处都回荡着一个声音:一切为了受灾的群众。到处都涌动着相同的身影:为这些离家的人们过好年忙碌着。窗外寒冷的天气已挡不住室内早就来到的春天,人们在亲情的包围下,大灾时刻享受着人间最美好的友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