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勇攀科学研究的高峰

2004-02-04 来源:光明日报 石亚军 我有话说

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们面临着诸多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高等学校如何适应急剧变化着的形势的要求,与时俱进,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如何不断提高学科水平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与其说这些问题是实现高等学校现代功能的问题,不如说是决定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人们评价一个大学的成就和地位,首先要看的是,你有多少公认的著名学者和学科,也要看你的生源质量,还要看你的教学水平。如果说大学是创造知识和智慧的母机,那么,科研工作就是这台母机中的引擎。著名大学的一些学者和学科为什么那么耀眼,高质量的考生为什么要对名校寄托自己饱含着毕生希望的大学梦想,著名大学的教学水平为什么就是不一样,在这样的大学,除了高水平的科研实力,再也找不出别的原因。所以,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名校,就一定要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一定要扩大科研规模、提高科研水平,一定要批量生产出前沿性、原创性、精品性的科研成果。

勇攀科学研究的高峰,是著名大学与生俱来的品质。这样的大学总是经历了由不著名到著名的发展和跃升,实现这种变化的动力,出自他们争当科研先锋的气魄。科研水平是学校办学实力的核心指标,是学校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是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支撑,是学校公开形象的鲜亮部位,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降低要求反而必须要不断提高标准的教育本钱。科学研究开辟了著名大学走向成功的绿色通道,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夯实了学校的学术底蕴,荟萃了学校的学性精华,锻造了学校的学科品牌,著名大学要保持自己引人注目的辉煌和魅力,就必须以其无可争议的科研造诣,让世人领略站在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最前列的学术风采。

勇攀科学研究的高峰,是著名大学与时俱进的使命。高等学校在教育创新中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是形势提出的要求,又是时代赋予的责任。艰巨的学术创新任务和教育改革任务给高等学校提供了不懈奋斗、再创辉煌的机会,掂量在著名学校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责任,掂量贯彻科教兴国方略责无旁贷的使命,无论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也好,是提出高水平的建议也好,还是参与高规格的咨询也好,其份量都无不源于学科和学术最前沿的科研成果。

勇攀科学研究的高峰,是著名大学每一位教师的天职。大学与大学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每一位教师都与自己的学校荣辱与共,荣辱之间的界限泾渭分明,但是主动权并不掌握在别人的手中。关注并看重外界和社会对自己学校的评价固然必要,而最为要紧的是如何把企盼学校美景的心愿和推动学校建设的职责联系在一起,变为勇攀科研高峰的行动,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为学校的荣耀增光添彩。

科学研究犹如丛林叠嶂、高耸秀拔的山峦,只有切身体验过才能真正欣赏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置身于跋涉的行列勇攀高峰,关键取决于有高度的目标、坚韧的毅力和正确的路径。

一所大学科研水平的高度,必定要与这所大学的学校定位、学科定位和社会服务对象相吻合,教学型大学与教学与研究型大学各自有其特定的科研水准,研究型大学必须高出一筹。著名大学既然是研究型大学,它的科研成果就应该是高起点、高峰值的象征,这样的学校就必须力争在国内外高规格、高品位的学术刊物中,在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和学术论著中,在高级别、高份量的科研奖项中,在高层次、高效益的咨询报告中,提出代表学科发展最前沿的学术思想、命题和观点,作出与时俱进的崭新论证,产生令人信服的效应。著名大学的科学研究要突出前沿性,即善于攻克尖端领域,从深层次解决疑难问题;要突出创新性,即用新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指导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要突出精品性,即创造对促进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突出效应的标志性成果。

要突出原创性,对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有价值的意见;要突出可持续发展性,紧跟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间断地开展研究,推出成果。学科和学术阵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抢占学科和学术制高点的结果,只显示因果联系,而不顾及情感因素。当然,勇攀科研高峰不在朝夕之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重要的是必须在思想上确立明确的最高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在科研工作中切实实现阶段性目标以及这一阶段目标向下一阶段目标的递进。

从事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的劳作,负责任的一般性研究尚且如此,高难度的攻关则不言而喻。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学术上也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孕育和创造公认的精品成果,毕竟要经过苦其心智、劳其筋骨的钻研和磨炼。这是一个更新自己事业观念的过程,是一个挑战自己学术生命力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自己在某些方面有所放弃甚至牺牲的过程,也是一个锤炼品质、完善自我的过程。做学问,很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精神,它的内容是不甘落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它的底蕴就是坚韧。实力的竞争,根本上是精神的较量,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后来者可以迅速赶超发展潮流,萎缩这样一种精神,领先者也会很快走向反面。科研工作的坚韧性来自于艰难性,艰难性来自于实践性,搞好科研工作,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面向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贴近现实需要,把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科研的主攻方向,对我国在改革开放中正在做的事情和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理论概括,努力在基础理论上有重大建树,在回答新的实践问题上有重大突破,为国家的建设和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社会各界的咨询、管理咨询提供智力支持,为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化科研改革,提高科研水平,是一项开创性和突破性的工作,也是一项严肃的、科学的、缜密的工作,必须确立起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精品意识、特色意识和群体意识,处理好发扬传统与大力创新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平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单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关系,努力开创学校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在科研工作的过程与目标之间,把路子走对和走好至关重要,如何把握正确的路径,关键在于要有科学的规范和要求。科研工作固然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然而,无论哪一种动作,对其评价的规格和标准必须要有明确规定。在学者的资质和成果的份量之间,在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之间,在教学量和科研量之间,在科研工作的奖励和惩罚之间,都需要建立符合学校定位和科研发展战略的特定张力,由此导引和鼓励学者目标明确、步伐坚实的实现科研进步。著名大学必须有一套符合面向未来发展战略的科研工作规范体系,这套体系应该有理念、有思路、有措施、有评价、有竞争、有激励。新的规章制度构建新的行为规范,它会使我们感到与过去习惯了的状态相比有许多不适应,而对这种不适应的超越,恰恰会形成学校整体对新形势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的适应,形成学校与迈向高等教育发展主流前沿的步伐的适应。我们不应该把新的制度看作束缚,否则,从后视镜里永远看不见前方的目标,而应当把新的制度当作促进,在切实贯彻执行中促进学校科研工作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不断迈向新的台阶。科研工作要把构想和部署发展战略与理顺体制和机制相结合,造就责权利相统一、目标任务相统一、效率质量相统一、投入产出相统一的科研体制和机制,形成团结协作、竞争激励的科研局面,使广大教师既看到科研工作发展的目标,又置身于能够实现这些目标的关系、环境和气氛之中,心情舒畅地从事科学研究。(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