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品不要步相声的后尘

见仁见智
2004-02-04 来源:光明日报 冒秀芳 我有话说

10余年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小品的比重在不断加大,似有日渐取代相声的趋势。但从近年来小品的品位、反响看,小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在急剧下降,其前景令人担忧。

相声之所以日渐从春节晚会上淡出,其主要原因也许是相声本身的讽刺性、战斗性与春节喜庆祥和的氛围不太合拍。而作为讽刺艺术的相声一旦失去它的艺术特质,只能沦落到插科打诨的地步。而小品,作为一个后起的艺术样式,虽然批评与讽刺未必是它的特质,然而,假如丢掉讽刺与批判,它还能不能为老百姓所钟情,我以为也同样存在疑问。

赵本山是小品演员中的“大哥大”,看他这些年所走过的道路,我们应该能够从中受到一定的启示。赵本山最初演出的那些小品,如《三鞭子》、《钟点工》、《拜年》、《牛大叔“提干”》等,平心而论,都是很不错的,比近年来的《卖拐》、《卖车》、《思想工作》以及今年的《送水工》,都更加贴近生活,也触及到了社会现实,比如说干部的脱离群众倾向,公款吃喝,以权谋私等等。这些作品之所以使人记忆犹新,首先是因为这些小品在内容上所显示出的深刻性,其次也因为赵本山在小品表演方面的天赋,才确立了他中国小品第一人的地位。

但是,近年来赵本山的多数小品,则明显存在着为搞笑而搞笑的倾向,不少作品远离了现实生活,所以,令这些小品的生命力受到了影响。如今年的《送水工》,其情节就经不起推敲:一个下岗女工,就靠自己做衣服,能够供养得起到国外留学的孩子吗?做母亲的为了圆谎,居然仅仅在儿子踏进家门的前一刻,才临时拉夫,“租”了一个老伴。这样的小品,虽然因为老赵们的出色表演依然能够博得现场观众的哈哈大笑,可过后还会有几人记住它们?

从晚会组织者的角度来说,追求喜庆、祥和似乎不无道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讽刺、批判与喜庆、祥和并不矛盾——从前我们不是这样做的吗?同时,今天社会和以前相比,应该说是更为宽松、开明,希望我们的艺术家们能够尊重艺术规律,为观众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小品,不要让小品步相声的后尘。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