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提高政府行为效率的法制基础和政策选择

2004-02-09 来源:光明日报 欧文汉 我有话说

政府行为效率始终是社会民众关注的焦点,其影响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提高政府行为效率亦是政府追求的目标,政府为此往往通过建立规则、明确责任、激励创新、强化监督等举措来提高其形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决定着政府职能,政府履行职能的行为准则、行为方式以及官员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其行为效率。

一、市场经济是现代政府职能的基础

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的之间有着高度依存关系。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分散决策,各种经济人(企业和居民)根据自己掌握的市场信息而进行决策,以追求自己效用最大化。个体的自利行为并不必然意味着共同的社会福利最大化。市场经济中的自由竞争可以提高福利,也可以减少福利,竞争的实际效果关键取决于产权和竞争规则的确定。竞争规则必须要使经济人的行为得到约束。仅有经济人自我约束和来自社会习俗、道德约束,对于维持大量的、复杂的交易远远不够。这就需要第三种力量——政府。为了维持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转,政府可以而且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依存关系,决定了现代政府职能必须以市场为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能主要有四项。一是保护合法产权和维护市场秩序。即政府部门通过立法和执法来建立和稳定社会秩序,协调各利益集团之间以及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对社会各主体合法权益给予保障。对产权的保障和市场秩序的维护,是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能提供的一种能为全体公民共同享有的重要“公共物品”。产权界定越清楚,市场运行越有秩序,交易成本越低,经济效率则越高。社会分工越细化,就越需要有政府这样的公共机构通过法制来保护产权,调节各种经济纠纷。政府若不能有效承担和强化这一职能,则会出现政府缺位。如果依靠私人势力保护产权,不仅社会成本极高,而且会造成极大的社会不公。二是实施宏观调控。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对个体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也是一种“公共物品”。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不仅不应削弱,反而需要逐步强化。当然,这种宏观调控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做法已经完全不同,而是通过政府收入、支出和货币供应等市场经济的方法和手段对经济运行调节。三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基础科学研究、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系统等。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是非排他性的,因此由政府加以组织和规划,以节省社会成本,避免资源浪费。不同级次的政府负责不同类别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提供公共服务。包括信息服务、环境保护、城市规划、消防救灾、社会福利等。此次我国在抗击”非典”疫情过程中,已显示出政府提供信息服务这一公共产品的重要性。政府处在比较特殊的社会地位,可以及时搜集、分析、整理各方面的信息,并及时把它传递到社会各个方面,提高信息的社会分享程度,降低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社会无效率状态。合适的对外政策也是一种服务品,有利于减少国内经济中的摩擦和无效率,加强国际分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二、依法行政是确保政府行为效率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引入政府管制、发挥政府职能是必要的。由于政府机构和部门客观存在决策失误、追求预算最大化、个人效用最大化以及寻租行为、激励不相容的情形,导致了政府职能作用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行为效率。

面对制约政府行为效率的各种因素,必须有完整的制度设计来保证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最佳选择是走法治之道。法治通过预先制定的规则来划分政府和个人的权利范围,建立决策和解决纠纷的程序,从而保证政府在发挥职能的正确轨道上运行。如何使政府在法治框架下运行呢?首先,逐步实现在法治框架下的政府行为方式,是实现政府目标的需要。通过法治来约束居民和企业行为符合政府的治理目标,同时约束政府也符合政府的治理目标。从政府自身的角度来看,也需要一个固定的、可预测的、透明的制度规则,对政府自己的治理目标(如税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也有好处。法治对经济发展有直接效益,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结果是潜在的双赢和多赢,因为法治使居民、企业和政府都受益。第二,知识阶层的推动。法学家、社会学家等知识分子更多地关注整体利益,关注弱势群体的呼声。这些知识分子利益比较超脱,能够从宏观和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社会需要这些代表“公共利益”的声音,它是建立法治社会、推动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力量。通过这些学者的努力,使公众懂得历史,明白自己的根本利益所在和目前遇到的瓶颈。人们会明白,法治是人类的制度创新,是约束政府、企业和居民的有效方式,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从长期看,人们的整体经济利益在法治下是最大的。此外,外部环境的要求也有助于促使政府依法行政。一个十分明显的案例是我国加入WTO所作出的权利与义务承诺。这些承诺,对于规范和约束各级政府行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政府行为效率的政策选择

增强决策透明度,建立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效率,首先必须回到“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上来,要以公共价值作为政府行为的重要基础,把公众的需要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大力提高政府对公众的服务品质。以所服务的公众需求为中心,了解公众的不同情况,区分不同的公共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重视公众的建议和政府对公众的承诺,积极迅速做出反应,建立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机制,形成新型的诚信合作关系。增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决策程序的透明度。在任何一项涉及社会全体利益的重大决策作出之前,应充分利用社会智力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增强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实现政府服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同时,要以公众满意度为服务标准,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廓清市场边界,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划分。在市场化改革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的今天,政府必须十分注重遵循市场法则,更多地依靠市场竞争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不是万能的,不能包办不属于职能范围的事务,只能承担那些市场制度无法有效解决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目前政府所承担的大部分经济管理职能和部分社会职能,要通过加快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放松市场管制、探索借助市场力量推进公共福利设施建设等措施,逐步推向社会、推向市场,从而达到转变政府职能的目的。在政府管理体制内部,可以尝试引入竞争机制和预算盈余结存留用机制。

以建立公共财政为契机,提高财政管理公共化水平。在我国正在进行的公共财政改革中,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及政府采购制度,提高了财政资金效率,促进了财政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今后应在公共财政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的公共化程度。财政管理的公共化,实际上就是提高公共选择的民主决策程度和公民的普遍参与水平。在一个法治国家里,公民一方面依法纳税,另一方面可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与传统的政府结构相比,这种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能更好地体现市场的要求和公共财政的内涵,是公共财政发展的必然趋势。

注重公共项目的绩效管理,建立高效政府。当前公共项目管理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良倾向:注重组织活动的数量和规模,忽视这些活动产生的实际效果;注重投入,忽视产出,特别是公共产品的产出难以衡量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上级对下级的控制着眼于过程而不是结果,评价工作人员看重是否遵守规则,忽视业绩和对组织的贡献。因此,应该改进我国当前的公共管理体制,包括人事管理体制,引入成本效益核算理念,实施持续的绩效与成本核算管理。在公共项目的绩效管理方面,关键问题是制定组织和个人的绩效标准和指标体系,用以测量政府在实现既定目标时所取得的进展情况以及个体成员的绩效。通过衡量公共项目绩效,可以促成和影响一个组织的行为,使公共政策切实可行,是防止政府行为扭曲的有效手段。而且,通过实施绩效管理,为政府部门引入激励约束机制,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提供了一个基础。

引入竞争机制,推动政府创新。来自理论和实践层面的一个重要结论是,政府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于引入竞争机制,而政府的创新力是竞争力的主要体现形式。微观上看,政府官员要保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就必须具备创新的素质。宏观上看,在政府职能转变层面,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领域,取缔任何人为造成的市场分割与壁垒;在技术层面,主要通过信息技术来改革原有的工作程序和组织结构;在体制层面,政府内引入人力资源竞争机制,提高政策的制定能力和政策执行的效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