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对理论创新内在规律性的一点认识

2004-02-11 来源:光明日报 韩振峰 我有话说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也是全党同志的一项庄严历史责任。理论创新是在扬弃原有的思想、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出新思想、新学说、新理论的过程。理论创新的种类很多,但是根据创新程度的不同,我们往往把它区分为原始性创新和综合性创新两类。所谓原始性创新,就是在深刻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有效探索社会实践新领域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创立新原理、新理论或新学说;所谓综合性创新,就是从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出发,对前人创立的理论或学说,在充分肯定和继承的基础上,以新的观点、范畴等形式,作出新的补充、丰富和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原始性创新和综合性创新往往交替出现。

理论创新常常表现出三个重要特征:一是突破性。凡是理论创新,必然对原有思想理论有所突破,并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思想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就是突破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突破了亚当·斯密、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和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等等,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二是彻底性。凡是理论创新,都具有彻底性、深刻性特点。“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页)理论创新之所以具有彻底性、深刻性,一方面是因为它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如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就是在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基本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创立的;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在深刻认识和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三是实践性。理论创新的最高价值就在于它能转化为实践,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正如马克思当年所说的那样:“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同上)。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需要创新者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更需要遵循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和原则。一般说来,科学的理论创新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真理与发展真理的辩证统一。理论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认识和发展真理,而认识和发展真理又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吸取了人类文明一切有价值的成果,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就理论创新而言,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客观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研究问题,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还要坚持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去发展理论,而不能用理论去裁剪实践。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离开解放思想,所谓理论创新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离开实事求是,又不能保证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才能顺利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强调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步前进,改革和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新的理论创新,我们一定要不断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群众实践与理论创造的辩证统一。理论创新离不开理论家们的抽象和概括,而理论抽象和概括又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实践。群众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马克思主义与以往社会历史观的一个根本不同点,就是过去的历史理论忽视和贬低人民群众的活动,而马克思主义则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坚持群众路线,就要深入群众实践,进行调查研究。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进而实现理论创新。

——立足中国与放眼世界的辩证统一。这是理论创新的战略要求。任何理论创新都是全方位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结晶。为了实现理论创新,我们必须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世界发展的全局上把握其基本特点和总体趋势,进而作出新的回答和新的判断。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以世界历史的宏大视野去进行全方位思考,进而作出理论创新的。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的转换,在分析国内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制定了一系列紧跟时代步伐的重大方针政策,实现了当代中国历史的又一次伟大转折。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党情,科学审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深刻剖析苏东剧变及世界其他政党兴衰更迭的经验教训,认真总结我们党八十多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

——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逻辑的必然是以历史的必然为基础的。全面地审视历史发展,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精密地梳理历史的逻辑,准确地概括历史的规律,进而通过辩证的逻辑思维形成新的理性认识,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思路和条件。不断地从历史经验、特别是自身发展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形成新的理性认识,实现理论创新,这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总结历史经验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地总结了我们党在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中的历史经验,并对这些历史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理性思考,从而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与挫折的历史经验,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在总结概括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正确回答和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系列新的重大问题,提出并阐明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多方面对邓小平理论做出了创造性发展,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对执政党建设的规律达到了新的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其集中体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