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定位

2004-03-0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在一个深刻变动的历史时期,全球统一市场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扩大,各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加强,生产要素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进一步加速,全球分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日趋理性与明晰。可以说,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融入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明媚的春光,强劲的经济增

长势头,渐趋合理的结构调整,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市场环境,以及竞争力日渐凸显的产业集群等。面对大好形势,在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战略定位问题上,却有一种让人不能不担心的倾向,即认为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在全球竞争中将企业发展重心从以OEM生产制造为主的价值链低端部分,转移到以技术、研发、品牌等为主的高端部分。我们认为,作为刚刚融入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企业还是应遵循比较优势原理。

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支点。贸易或交易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产业和企业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含义非常广泛:人无我有是比较优势,人弱我强也是比较优势;穷有穷的比较优势,富有富的比较优势;先进有先进的比较优势,落后有落后的比较优势。在传统制造行业,如果能够在保证或是提高质量的同时再降低成本,也会产生比较优势。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通常的情况是发展中国家缺乏资本和技术,而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便宜的优势,发达国家则具有资本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应该看到,由于昔日发挥了而且正在发挥着比较优势,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早已远离了传统的竞争领域,并牢牢占据着价值链前端的诸如技术、研发、品牌等环节,他们不仅改变了竞争的格局,而且改变了竞争的规则。如在知识产权等一些服务贸易中,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早已通过世贸组织制定了严密的规则。面对这些障碍,发展中国家想在价值链前端提升竞争力便越发困难。再者,前端产业往往是资本密集和高风险行业,而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都属于资金和技术相对稀缺的国家,由于自有资本和技术开发的积累一般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前端产业,一是能力不济,二是必然要过多地依赖发达国家,在市场存在极大不稳定性的背景下,风险相对也是很大的。

中国的市场经济以及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仅仅有20年左右的历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样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在价值链的高端,依然没有多少底子与经验可谈。然而,中国企业毕竟经历了20多年改革开放的熏陶,毕竟在全球化标准的质量和成本要求下良性运行着,尤其作为供应链中最上游的配件、半成品和生产制造等环节,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专业经验,这就是中国企业目前的比较优势。

现代的“产业集群”理论也证明了“古老”的比较优势原理的生命力。产业集群是由市场纽带联系的、互相配套、互相依赖的企业群。在产业集群里,大家虽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却可以各得其所,获得大体相当的平均利润。在产业集群中确定各个企业不同角色定位的,依然是各自的比较优势。各自发挥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在降低群体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个体成本。这是一种各得其所的多赢格局。珠江三角洲有一个镇长曾十分自信地对我说:“如果你要在我这里建一家冰箱厂或是空调厂,不用走出我这个镇,你就可以把生产冰箱和空调所要的加工零配件配齐,并保证质量与价格全世界最优。”这样的例子不仅在珠江三角洲有,长江三角洲也有,就连更小范围的小城镇也有。比如在顺德,在温州,各自企业已经专业分工,统一协作。这就说明这些企业所构成的相关产业集群共同提升了各自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与竞争力。

笔者所在的企业——华凌集团是以生产经营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为主的企业集团,于1985年创立,1988年投产,1993年在香港上市。当公司投产时,中国家电市场正处于典型的“短缺经济”阶段,冰箱一投产便引起了抢购。“短缺经济”下的卖方市场容易使人产生错觉,容易产生超越真实发展阶段的虚幻。当时华凌的战略决策是:发展民族工业,创立世界名牌,走向世界;同时跳出家电领域,抓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投资多元化,实现大集团规模化发展。在这样的战略决策下,华凌迅速在国际贸易、品牌建设等方面大手笔投入,并介入房地产、交通运输、制冷配件、娱乐经营和境外投资等一系列新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然而,情况并没有如预料的那样发展,紧接着公司的资金状况和管理便开始出现了大问题。

现在回头看,我们总结出来的教训是:虽然华凌当时身逢顺境,完成了一定的原始资本积累,但是和国际知名企业相比,还根本不具备与其在资金、技术、品牌层面同台竞争的实力。华凌当初的失误在于对形势、对自己都缺少准确全面的判断,未能依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准确定位,不能准确地把握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面对并不如意的竞争态势,华凌从1998年开始进行整个战略的调整,这种调整可以一言以蔽之地概括为寻找自己的比较优势,研究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华凌展开了一系列调整与变革。通过自身比较优势的发挥及战略调整,华凌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因为SARS的原因,空调行业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普遍增长不济,而华凌却取得了66%的增长,成为空调行业在中国空调行业增长的佼佼者;冰箱也取得了增幅23%的良好业绩,出口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OEM销量多年保持70%以上增长,产品的出口占产品销量的一半以上,成为中国家电行业出口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其中空调出口增长速度已连续三年居中国同行第一。正是因为准确地把握了自己的比较优势与市场的契机才有了长足发展。这种发展会为企业的价值链向高端发展积蓄力量,准备条件,搭起新的飞跃的平台。(作者系华凌集团董事、总经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