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西气东输开路先锋

2004-03-0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2月的天山南麓,冰雪初融。一条为西气东输工程新筑的平整宽阔的国标三级公路,伸向远处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为大漠平添无限生机。走近这条西北部队官兵用血汗铺就的道路,记者仿佛又看到过去的600多个日日夜夜里,这些开路先锋鏖战戈壁的感人画面……

重点项目打头阵

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起新疆轮台县,东至上海白鹤镇,全长4000公里,是我国管道建设史上最长的一条输气大动脉。为在大漠无人区运送大型装备、管道,必须开辟一条高等级伴行公路。

要在自然条件恶劣、后勤保障困难的无人区里修建道路,谈何容易 面对地方专业施工单位不愿承接的这个工程,官兵主动请战。2001年9月,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异常酷热,地表温度70多摄氏度。西北部队官兵开进此地,承担起新疆南麓至塔克拉玛干北缘之间325公里伴行道路和一条长475米的隧道修筑开挖任务。

2年来,援建部队官兵战严寒、斗酷暑、顶风冒雨、攀崖走壁,用行动实践了“生命禁区显身手,西气东输当先锋”的铮铮誓言;先后有200多名官兵放弃休假,70多名官兵推迟婚期,60多名官兵在亲人患病、家庭遭遇变故的情况下坚守施工一线,义务施工,仅此一项就为国家节约经费1000多万元。

困难面前逞英豪

伴行道路工程延伸至素有“百里风区”之称的哈密地区。这里一座长30公里、宽15公里、相对高度70米、由2000多座沙丘组成的流动沙垄,拦住官兵去路。4台推土机用1个多月推出来的沙沟,一阵大风过后,又恢复成原样。为除掉这个“拦路虎”,工程指挥部改变施工策略,抽调30多台大型机械集中攻坚。参战官兵昼夜奋战,与沙海展开一场生死搏斗。当时,正值酷暑,沙漠地表温度高达72摄氏度,皮肤触到沙子就可能灼伤,胶鞋踩在沙地上半个小时就有焦糊味。由于这里天天刮风,白天官兵们餐餐吃“沙拌饭”、“水洗面”,戴着口罩坐在闷热的驾驶室里不停地推拉,晚上趁着风小时挑灯夜战,固堤清沙。3个月过后,所有机械、车辆外表的油漆都被风沙打掉,车窗玻璃大都成了“毛玻璃”。变化无常的流动沙垄上终于被官兵们劈开一条上宽120米、底宽12米、深32米的道路。据统计,在这一战役中,参建的102名官兵,平均每人瘦了5公斤。

施工中最大的危险,莫过于排除哑炮。担任爆破组长的某团炮兵营工兵连连长赵宝新,天天与死神打交道。每次排除哑炮,他总是命令战士们撤离,自己用手一点一点刨、一寸一寸找,直至险情排除。3年来,他排除哑炮9000多次,荣立二等功。

在2年施工中,参建官兵们穿越石山131座、沙丘78个、戈壁57公里、沼泽和盐碱地28公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堪称“铁军”。

不出精品不罢休

“虽不是很先进的工程机械,工程质量却这么高——官兵们修建的伴行道路跟飞机跑道一样!”西气东输新疆段工程总监、美国人路易斯·奇格勒为此跷起大拇指。

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按国际标准规范施工,由美国环球公司全权监理,管理之细,要求之严,标准之高,前所未见。

为确保质量,西部部队官兵科学施工,广泛开展小发明、小革新、小攻关等活动,并制作《施工统筹图》,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抠,一道工序一道工序抓,确保每车沙、每车土、每车水都不差分毫。担任道路测量任务的多位专家为使工程最大限度地符合设计要求,背着测量仪器,穿沙海、走戈壁、攀悬崖,再小的细节都不肯放过,使测量准确率高达99.6%。某地爆破连排长彭曦负责按国际惯例整理施工数据资料,每天要填40多种样表,每种一式数百份,且不能涂改,圆珠笔芯一天就能用完一根,成百上千个数据无一差错。工兵营道路连技术士官马荣为保证料石始终按照工程要求及时摊开、刮平,每天工作13小时以上,有病也不下岗。他说,施工技术力量薄弱,走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工程质量就少一份把握。直到施工结束,他才住进医院。2003年夏天,圆满实现“零伤害、零事故、零污染”的目标,西部部队官兵完成施工,挥挥手,告别大漠骄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