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

2004-03-1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1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邀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就金融政策、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监管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和物价走势新情况

在回答

记者当前经济是否已出现通货膨胀的问题时,周小川说,针对去年消费物价指数有所攀升、货币供应量增速偏快及信贷增长过猛的情况,中央银行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 严格控制再贷款发放;加强对一些增长过快行业的信贷政策引导,给予必要的提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等。此外,还出台了放宽部分外汇使用限制等政策,缓减外汇占款压力。

周小川说,这些措施对保障去年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有些货币政策的作用有比较明显的滞后效应,因此这些政策的力度是否合适,还有待观察。中央银行今年将继续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和物价走势的新情况,注意防止通货膨胀,并适时、适度运用货币政策进行调控。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

在回答有关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问题时,刘明康说,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能否加强内部改革。银监会将在两家试点银行实现总体目标和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加强监督管理。改革试点的总体目标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内,将两家银行改造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

刘明康说,向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450亿美元是一种投资行为,在实施这种投资行为之前是进行了大量可行性研究的。我相信这两家银行经过精密的测算和前期大量的可行性研究,再加上他们自己的艰苦努力,在今后几年会健康发展。

目前没有调整利率的考虑

在回答近期或年内人民币利率是否会上调的问题时,周小川说,利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一段时期消费物价指数有所上升,但还没有达到需要马上调整利率的程度。今后的利率政策,需要密切关注前一个阶段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在今后几个月可能出现的反应,并对今后的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进行认真观察和研究分析。

不良贷款“双降”成绩明显

在回答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民营企业贷款难的有关问题时,刘明康说,总的来讲,银行业这几年在不良贷款“双降”方面取得很大成绩。特别是去年,成绩很明显,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绝对额按五级分类,比年初下降1906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5.3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按五级分类已降到17.8%。当然,处置不良贷款的工作是艰巨的、长期的。因此现在要加强对金融机构信贷文化的建设,而建设信贷文化的一个根本武器就是要注重提高资本充足率和充足拨备。

刘明康说,我国金融机构对私人企业和个人的贷款近年都在以50%的速度增长。总的来讲,这些贷款的质量相对较好。商业银行在为他们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在倾听他们的需求、识别他们的风险方面,也比过去有很大的进步。在新的资本充足率规定和其他风险指引当中,对一些个人信贷也使用了不同的风险权重,这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注资程序符合现行法律法规

在回答有关动用450亿美元注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的问题时,周小川说,国务院决定动用450亿美元注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是经过长时间酝酿、研究和论证的。就注资的法律程序问题,法律专家、国务院法制主管部门及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中负责和研究相关问题的主要同志均参与了论证。注资程序的研究是很充分的,注资程序符合我国现行的法律和有关规定。

周小川说,外汇储备资金的性质和用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是,从国际惯例来看,有一条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外汇储备资金与财政预算资金在来源、用途和决策程序上都是很不相同的。

风险审核和接受风险发放贷款同等重要

在回答目前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是否会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形成新的不良贷款的提问时,刘明康说,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正对其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贷款情况进行自查和评审。在它们调查完后,银监会将会认真进行抽查。

他强调,银监会的主要职责是防范风险,增强银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风险管理是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一环。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并不是说有风险的行业或者有风险就不发放贷款。风险管理的本质就是要善于运用科学、先进的方法,在业务发展、盈利需要和风险之间找出平衡点。

刘明康说,中国的经济在快速增长,现阶段各家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要提高识别质量和控制风险的能力,科学地厘定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范围。对风险进行审核和接受适度风险发放贷款都是重要的。比较积极的做法应该是,对风险太高的客户,不管它在哪个行业都不应得到贷款;对风险较低的客户、有偿还能力和偿还意愿的客户,都应顺利得到贷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