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先进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2004-03-2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的基层文化建设,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经费投入,为加快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全市群众文化事业又迈上了新台阶,在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文化、民间特色活动和群众文艺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绩。

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进展。基础设施、文化场所是群

众文化活动的载体。近几年来,南京市以“创建文化先进区县”为龙头,大力推进了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有7个区县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区县,有10个区县被省政府命名为文化先进区县。区县文化馆、图书馆设施建设全部达到部颁标准,在全国第一批图书馆评估中,有4个区图书馆达到一级馆标准,区县两馆馆舍建设有了一个飞跃,如鼓楼区文化中心建筑面积就达到9000多平方米,全市13个区县有7个区文化馆达到5000平方米以上,最小的也在2500平方米以上。129个镇、社区中心全部建有500—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设施。4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广场也成为南京的靓丽风景。这些文化场所成为社区群众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好去处,为社区文化提供了基本活动阵地,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社区文化注入了新活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先进文化进社区为工作重点,以馆站建设为基点,以社区活动为依托,以团队建设为突破,走出一条特色社区文化之路。居民住宅小区建设了一批文化服务中心,成立了社区文化协调工作委员会,组建社区文艺团队,吸引驻区专业文艺团队来社区演出,涌现出一批如江东社区中心、红花街道、月牙湖住宅小区等社会文化服务中心典型,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二是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举办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为中心服务,为广大群众服务。近年来,配合南京市举办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重大活动,组织举办了上规模、有影响、受欢迎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例如,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期间的《金陵风》及8个广场的群众文艺演出,第三届中国京剧节期间的以“四个走进” 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景区、走进家庭 为主线的文化活动,以及第一、二、三届南京文化艺术节期间的群众文化广场活动等,既丰富了这些重大活动的文化活动内容,又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特色活动有了新发展。近几年来,南京市的群众文化活动在特色上狠下功夫,大做文章。首先是在组织活动方式上突出特色。如把2003年定为“社区文化活动年”,以此为主线,贯穿和带动全市群众文化活动。各区县都认真做到了“区区有擂台,月月有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了明显的特色。其次,是在活动内容上突出特色。主要是在对民间文化艺术的发掘、整理、加工和提高的过程中,十分注意突出其自身特色,提高其艺术性和可看性。如汉中门广场的“金陵古韵”大型专场演出,鲜明地突出了南京地区的民间文艺特色。这些演出小分队,平时就分散在农村田头演出,除在本地区演出外,有的节目还到外地演出。第三,是在培育地区特色民间表演队伍上突出地区特色。常年来,南京市社区、乡村到处活跃着一支支民间文艺表演队伍,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文艺,经过不断加工提高,越来越受到社区群众的欢迎,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

群众文艺创作水平有了新提高。为了鼓励群众文艺创作的积极性,南京市文化局采取“组织赛事,参加赛事”的办法,有效地推动了群众文艺创作。同时设立了“银河奖”,每年对市以上获奖的作品和作者给予重复奖励。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南京市群众文艺创作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全市有9件美术书法作品获第十二届“群星奖”、1件儿童文学作品获“蒲公英”奖;小品《一件皮大衣》在第二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中获银奖,并参加了全国的综合台演出,在中央台播出;3个儿童舞蹈节目在全国新苗奖儿童舞蹈大赛中获1金2银,南京市文化局获最佳组织奖;10件作品获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金银奖;歌曲《竹山童谣》被评为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