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民航机场如何走出亏损阴影

2004-03-2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国家审计署在对18个重点机场和38个支线机场建设管理情况审计时发现,大部分机场亏损严重。进一步的统计数据显示,民航50万以下客流量的机场共101个,占民航机场总数的70.6%,其中大多数机场处于亏损状态,年旅客吞吐量10万人次以下的小型机场全部亏损。消息一出,四座皆惊。

中国机场如何才能走出亏损阴影,实现良

性循环,这已经引起了中外民航界的普遍关注。

属地化管理:机场改革新探索

为了迅速改变我国机场亏损局面,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加速机场发展,国家民航总局去年出台了机场属地化改革措施,并在年内撤销了23个民航省 区、市 局,同时把93个机场移交地方政府管理。这标志着民航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根据机场属地化改革方案,民航总局直属机场将陆续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和经营。移交的过程也是产权变更、资源整合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探索出一套适合国情、能使国内机场摆脱困境的先进经营管理模式是此次民航机场改革目标能否最终实现的关键所在。

改革带来的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机场属地化所涉及的民航总局、地方政府、机场管理者各方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地方政府如何面对这一全新的领域?机场管理者如何找到一个适合的经营管理模式?这些成了当前摆在上述各方面前的共同问题。

重新定位机场功能

目前,国内大多数机场仍然以运营保障航班为主,而根据最新的国际发展趋势,未来的机场将是一个以航空主业为依托,融合航空物流、保税区、高新技术加工产业、国际商贸、商务会议等于一体、辐射周边区域的航空城的概念,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

专家预计,在21世纪初的20年中,大量机场将围绕中枢机场结成机场集群,用科学分配运量资源和分工侧重的方法,实现集群效应利益。未来机场业的竞争,将是机场群、机场联盟之间的竞争。通过联合重组、重新整合、优化区域内的机场资源配置,形成规模,才能将蛋糕做大,实现共同发展。

在中国机场属地化管理改革后,地方政府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要求,加强科学管理?这是一个重要课题。一直关注中国民航快速发展的国际机场管理协会认为,实现属地化管理后关键是要实现经营管理专业化。专业化的机场管理公司一般都具有几个基本特征 一、管理机构独立,并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二、积极的市场拓展,不局限于只管理一个机场,并且融合多种行业的特征和职能;三、与机场所有权相分离,通过接受委托、租赁等多种形式对机场部分或全部传统业务 如零售、餐饮、地面服务、广告、停车等 实施管理和经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认为,长期以来,行业特有的垄断性导致我国机场在体制改革方面严重滞后,也落后于国内航空公司。如何根据机场的特殊性,避免以一般企业的标准来深化改革,运营机场,已成为中国机场改革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课题。

积极探索未来机场管理模式

专家指出,要想改变我国机场普遍亏损的现状,就必须改变现有的机场管理机制、管理理念、管理模式。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机场管理专业化是解决机场普遍亏损、打造航空城的必由之路,也是未来机场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欧洲发达国家在对高度管制的机场行业进行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的经验证明,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专业化会有力地促进机场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加强。目前欧美机场效益普遍好于世界主要制造商和前150大航空公司,就是明证。

民航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沙洪江认为,在适合中国国情和法律制度环境下,有效地应用全球经验,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机场管理专业化之路是完全可行的。在中国航空业肯定会持续增长的客观条件下,私有民营资本应该具有投资倾向,关键是要创造有利的法律法规环境,在土地、资产所有权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他指出,本世纪前10年我国民航业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航空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有较大提高。到2010年,我国境内民用运输机场将达到237个左右。对于如此众多的机场,需要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探索。凡是具备商业化经营条件的机场,要创造条件实行商业化管理;商业化经营有困难的中小型机场,可通过公益性与经营性项目分离的原则进行改革探索,机场管理也要实行主辅业剥离,避免“大而全”,“小而全”。

专家们认为,只有通过改革和不断探索,才能形成中国民航业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市场体系和行业管理体系,中国机场业也才能面临美好而广阔的发展前景。据悉,为加强新型机场管理人才的培养,在民航总局的支持下,全球性机场行业协会组织——国际机场管理协会,已经与中国有关方面合作在北京成立了培训中心,中国机场业加速发展的时代正在来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