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编织天罗地网

2004-03-2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南方原始森林。

轻点“回车”,笔记本电脑万余组数据迅即闪过,很快完成了以往两天才能完成的计算和检测——这是总参第一测绘大队在野外运用自主开发的《野外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软件进行测量的一个镜头。

近年来,为运用网络保证未来战争胜利,大队努力建设信息化测绘突击队,打造高精度GPS控制

网等,屡建奇功。

英雄脚下无禁区

军事测绘是信息化战争的眼睛。随着我军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军事测绘高精尖的特性日益突出。大队党委始终坚持在高精尖任务中锤炼部队,以任务促发展。

某年,大队奉命前往一个海岛实施大地测量。这个测点既无法实现发射点和设备点的大地联测,又无法用参照北极星的常规观测方法确定方位,是个没有先例可借鉴的难题。

英雄脚下无禁区。大队总工程师王俊勤坐镇一线,马上调整施测方案。为实现可视化机助控制网优化设计,年轻的工程师刘兵被派往西安,在一间阴暗的仓库里一“闷”就是6个月……在反复实践中,他们首创一种标定方法,测量成果优秀率达到百分之百。

困难,变成大队官兵向信息化迈进的阶梯。

大队与科研单位联手研制的“精密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数据处理、质量控制系统”,运算速度超过同类软件20多倍,仅用1个月就完成了以往需要3年才能完成的数据处理工作量。大队提出的“某基地大地基础网改造技术方案”,为载人航天测控保障奠定坚实基础。大队首次提出的试验基地基础大地控制网改造方案,将新控制网观测数据和原基地局部高精度控制网数据联合平差,使野外观测量减少50%,成果精度提高一倍。

大队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联合研制的《经纬仪实时测量系统》,成功解决大型紧缩场精密拼装定位的技术难题,研制并创立的“GPS接收机综合检定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创了军事测绘产品计量的新天地。

七年跃过二十年

要搭建现代化的作战指挥信息平台,需要测绘兵踏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以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来获取地理空间的数据和信息。国外全球定位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使中国军人意识到:我国五六十年代建立起来的天文大地控制网已不能适应现代战争需要;要抢占信息化战场的制高点,就必须尽快建起高精度的GPS控制网。

一位外国权威断言:中国完成这项工程,至少需要20年。

困难确实比想象的多。从不向困难低头的测绘兵成立攻关小组,革新仪器设备,改进测量方法,铆足劲与时间赛跑。仅仅两年,第一代自主开发的天文计时器就研制成功。同时,一场挑战生命极限的战斗也在GPS网布测中打响。从南沙岛礁到西北大漠,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大队数十个野外小组搏狂涛巨浪,战沙漠风暴,闯生命禁区,征服死亡之海,一个个网点、一组组数据伴着官兵的血汗跃然纸上,化为电子地图上的一个个标识。中国自己的GPS一、二级网正在形成。

七年,仅仅七年,大队打破外国专家“中国需要20年才能完成”的断言。由军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在鉴定书上这样写道:“全国GPS网各项资料完全可靠,多项技术在国内属首创”。

勇士剑指最高峰

这个队是中央军委命名的“英雄测绘大队”。长期以来,他们以在野外艰苦环境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而自豪。然而,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深深刺痛了大队官兵的心。大队应邀参加某大型测量任务,集中骨干力量做了一个为期3年的施测方案。没想到同时参加这个任务的某发达国家依仗技术和人才优势,只用了一年就完成了相同的工作量。

痛定思痛,党委“一班人”从转变观念入手,牢固确立“科技强队,人才为本”的思想,制定《选拔培养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计划与规定》,建立人才选拔、培训、任用、管理机制,不断实现人才的自我超越。大队选送19名技术骨干到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定期邀请测绘界的院士、教授到大队举办学术讲座,依托驻地高校,开办计算机编程、英语和测绘高新技术培训班,80%以上的干部、士官参加测绘专业的在职教育。近年来,大队有300余篇论文在国家和军队一、二级刊物上发表,两篇论文为FIG国际测量师学会学术年会采用,编写出版了7本陆军军事大地工程测量专业全军通用训练教材,39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