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公布

2004-03-2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到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全部享受“两免一补”

●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将通过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的方式进一步推进

●以就业为导向的新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最终将为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大批高技能人才

●《行动计划》包括两大战略重点、六项重大工程和六个重要举措

本报北京3月24日电 未来几年中国教育将以何种方略实现怎样的跨越 近日由国务院批转的《2003 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对此作出了完整而明确的回答——到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全部享受“两免一补” 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将通过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的方式进一步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新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最终将为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大批高技能人才———系列全面、务实、颇具操作性、指导性的工作计划,为实现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大使命拟就了一个闪亮的开篇。

教育部部长周济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向中外记者公布并解读了这份计划——

研究分析背景性、宏观性、长远性的问题国内外现状应当摸清;论证需要直接进入文本的,特别是经费项目必须进行测算;拟订落实行动计划的保障性措施必须体现可操作性——按照以上原则,由教育部主持起草的《行动计划》分14部分,总计50条,其核心内容包括两大战略重点、六项重大工程和六个重要举措

抓主要矛盾,定关键措施,遵照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部署,《行动计划》将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问题和高水平大学与重点学科建设摆在了极其突出的位置,分列两大战略重点。为此,《行动计划》将集中力量,至2007年实现西部“两基”攻坚、中部“巩固提高”、东部“双高普九”的目标;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健全贫困学生助学制度;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为使以上计划得以落实,教育部已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协商,确定2003 2007年中央本级财政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行动计划》的农村项目。而作为另一大战略重点,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将在继续实施“985工程”、“211”工程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基础上,启动研究生教育创新、高校科技创新和高校社科繁荣计划;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推进制度创新,充分集成各方资源,教育部在财政部的支持下,与科技部、发改委、自然科学基金会及有关省级政府协力共建,将成为新一轮一流大学建设的崭新模式。

与两大战略重点相配套,“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促进毕业生就业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和“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工程”将全面覆盖2007年前教育系统的主要工作。其中“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中包含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将大大加快我国各级各类高技能人才培养进程,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提供服务;首次提出的“促进毕业生就业工程”,将通过加强就业工作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政策框架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使该项工作更趋制度化、系统化;“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工程”则将通过资格准入、全员聘任等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最终将全国任职教师的学历控制在大专以上。

为确保以上两大战略重点和六大重大工程的实施,《行动计划》拟订了六个重要举措——“加强制度创新和依法治教”;“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改革和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

对大家普遍关注的教育投入问题,据悉,仅就《行动计划》专项而言,预计中央本级财政支出总额将不会低于上期行动计划的489亿元,《行动计划》同时还提出,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1998年,上届政府组成后即宣布把科教兴国作为最大任务,教育部为此起草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该计划自1999年实施,5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世纪之交教育改革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2002年,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教育部党组决定继续采取行动计划的模式,谋划发展、规划未来,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和教育系统的支持。经过100余次研讨会、座谈会,并向各级教育系统征求意见,《行动计划》 草案 在70多个专题报告和方案基础上50易其稿。2003年12月30日,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在提出修改意见的同时,原则同意这一行动计划,并要求再次征求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民主党派中央、人民团体等方面的意见。2004年2月11日,29个省 区、市 政府、10个民主党派中央和人民团体对《行动计划》提出了反馈意见,回复率近90%。至此,新一轮《行动计划》宣告完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