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2004-03-2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创世界一流大学办中国社科名刊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大学主办龙协涛主编

《北京大学学报》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正确导向,贯彻双百方针,

走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之路,追踪社会思潮、理论前沿和学术热点;依托北大丰厚的人文社会科学资源,把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品牌意识和办刊的精品意识结合起来,把优良的学术传统和现代办刊理念结合起来,今天的北大学报既要发扬《北京大学月刊》、《国学季刊》探求学术的求实和严谨学风,又要发扬《新青年》感应时代风云的敏锐和创新精神,使之同北大历史上的学术名刊一脉相承。名校——名师——名著——名刊,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有着内在的逻辑。

本刊近年来获得下列主要荣誉:

1.1999年、2002年蝉联第一、二届国家期刊奖,在近千家高校社科学报中只有本刊一家。

2.2001年入选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中国期刊方阵”最高层次“双高”期刊 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 。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共分四个层次,进入最高层次的在近千家高校社科学报中只有本刊一家。

3.1995年,新闻出版署举办首届全国社科期刊评奖,本刊获优秀学术理论期刊奖。

4.1997年和1999年连续被新闻出版署评为第一、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本刊以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为契机,严肃学术纪律和规范,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发挥优势,强化品牌,突出特色,着力办好“学术争鸣”、“哲学研究”、“文史新证”、“中外文化交流”等特色栏目,进一步提高在国内和国际的知名度和权威性。

本刊设有“北京大学学报优秀论文奖”,募集到100万元人民币作为优秀论文的奖励基金,竭诚欢迎校内外优秀作者赐稿。

本刊虚心学习兄弟学报和社会上一流刊物的好经验,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扩大影响力,经过三五年的努力,把北大学报建成与北大学术地位相称的名副其实的哲学社会科学名刊。

理通儒释道学贯文史哲

《文史哲》山东大学主办陈炎主编 

作为一家学术名刊,《文史哲》至今在同类刊物中仍然保持着三项殊荣 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出口量最多。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家以扶植小人物、延揽大学者而知名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一向以学术为本位,以创新为生命,不断发掘新的选题,展开新的争鸣。近年来开办了“人文学科世纪回顾与展望”、“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国学研究”、“审美文化研究”、“宪政国家与公民社会”、“与名家对话”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品牌栏目,发表了费孝通、季羡林、王元化、杜维明、成中英等著名学者的重要文章,引起了国内外读者的高度关注。200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根据119条检索途径统计显示,《文史哲》所刊文章被转载93篇次,在全国综合性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第3位。1998年、2000年连续获得“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称号;1999年获得首届“国家期刊奖”和“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称号;2002年同时获得三项荣誉 “国家期刊方阵双奖期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第二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2003年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我刊创设的“年度名篇奖”自2003年开评,已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

为了突出学术性、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文史哲》对编辑方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以学术创新为其择稿的首要准则,注重刊发采纳新材料、提出新观点、运用新方法、开拓新领域的学术文章;主动发现确有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能够促进学术进步的理论争鸣。

走专家办刊之路领学术风气之先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南京大学主办张异宾主编

本刊创刊于1955年。此次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是本刊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后的又一喜讯。欢欣之余,本刊同仁深感责任重大。

2004年第1期开始,本刊全面改版,当然,形式的变更只是外在的,因此,我们将更注重在办刊理念、办刊思路和办刊方法方面的创新。

我们将把办好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跨学科综合性特色专栏作为发挥高校综合实力优势的主要措施。我们将更强调各专栏在选题的协调、方法的创新、目的的一致、学风的优良等诸多方面的呼应。

我们将本刊的专栏分为两个系列:

第一系列:“当代研究系列”,含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现代性研究”、“当代史研究”、“当代中国经济转型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等栏目。本系列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上,力争推出更多的具有原创性和创新性的成果。

第二系列:“专题研究系列”,含有“中国戏剧研究”、“唐宋文学研究”、“文明对话研究”、“思想史研究”、“民国史研究”、“儒释道三教关系研究”等栏目。本系列所涉学科,我校均有较雄厚的基础,因而具备了占领同学科前沿地位的基本备件。

我们设想,通过两个系列、多个专栏的互相协调、呼应,彰显出本刊的整体特色。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专家办刊和开门办刊之路。我们将继续聘请校内外的专家担任专栏特约主持人;我们也竭诚欢迎国内和海外学者惠赐大作。

“严谨、求实、勤奋、创新”是百年老校南京大学的优良学风,本刊一直把秉持和体现这一学风作为我们的目标,我们将一如既往。

我们热忱地期望广大作者和读者给予我们更多的批评、关心和支持。

关注现实创新理论打造品牌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主办郭湛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创刊于1987年,为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十几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始终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努力做到思想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其鲜明的办刊特点、高品位的学术风格和规范化的编校质量赢得了学术界的赞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连续被确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先后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2001年被新闻出版总署列入“中国期刊方阵”,2003年获得我国期刊界的最高奖——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4年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立足中国人民大学,面向国内外,致力于基础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的结合,并注重从多学科、跨学科的角度开展学术研究,发表了一批受到学术界高度重视的优秀论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开设的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科技与社会、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应用伦理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文学研究、历史学研究、学术动态等。

入选名刊工程以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将在教育部和中国人民大学的重点支持下,努力进行体制创新、学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强化特色栏目的建设,推出一批在研究解决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上富有原创性和创新性的重大理论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新鲜观点、材料和方法,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坚持学术本位反映时代精神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旦大学主办黄颂杰主编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

《复旦学报》创刊于1935年6月,是我国最早的大学学报之一。1978年复刊以后,曾旗帜鲜明地投入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得到当时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和表扬,在思想理论界和学术界有一定声誉。复旦学报确立了“坚持学术本位,反映时代精神”的办刊基本方针,既充分体现和保证以学术为主的编辑原则,又正确认识和处理理论与应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立足当代,立足国情,面向世界,积极研究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近年来,学报积极反映复旦师生在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在推动复旦师生为国家的现代化事业服务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学报贯彻党的“双百”方针,为繁荣我国的学术探讨而努力。学报鼓励研究新情况,探讨新问题,经常发表具有新鲜见解、材料、方法的学术论文;注意评述社会科学的新发展、介绍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新成就,还十分重视对国内外思潮、流派的评价工作,因而常以其新颖的内容而吸引广大读者。学报立足本校,面向国内外,思路开阔,具有一定的深度,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多次获得各种奖项。近年来被评为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第二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入选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等收入为核心期刊,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

建设名刊更上层楼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主办林邦钧主编

创刊将近50年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有幸首批入选教育部的名刊工程,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北师大学报要继续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进一步拓宽加深基础理论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研究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学术问题,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提供咨询和科学的理论依据。学报采取开门办刊的方针,立足本校,面向国内外学界,精选力作,不断提高刊物学术品位。学报要以特色尽显学术个性,以质量求刊物发展,以本校教育学、心理学国内领先的学科优势为依托,广泛吸纳国内外教育心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努力把北师大学报教育心理栏目办成国内顶尖、国际一流水平的特色栏目。充分发挥我校文理工科综合交叉、人才济济、学术力量雄厚的优势,与政府和学校的相关部门和院系所协作,把学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文化发展研究”等栏目,办成品牌栏目。发挥我校文史哲学科的传统优势,追踪学术前沿,提升学术品位,培植新的学术增长点,把文史哲传统栏目办成具有原创性、高水平的精品栏目。学报要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在各种评价体系方面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学校把学报的名刊工程建设,纳入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作为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内容,形成学报发展和学校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学校加强对学报工作的领导,研究解决办刊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强化编辑委员会在学报工作中的指导、监督和咨询作用,充分发挥其在选题策划、组稿荐稿、匿名审稿、评选优秀论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校加大对学报的经费和设备的投入。学报要以扶植和培育中青年教学科研人才为己任,逐步建立作者库;继续倡导科学严谨的学风,反对学术上的急功近利、剽窃抄袭的行为;逐步实行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保证审稿的科学性、公正性和用稿的学术质量;实行优稿优酬,奖励优秀论文制度;进一步加强编辑队伍的建设,加强管理。学报将在3 5年的时间里,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刊;通过名刊建设,充分发挥学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风导向方面的推动作用,为北师大建设成为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大学作出贡献。

展示创新思想推出学术名家

《思想战线》云南大学主办何明主编

创刊于1975年的《思想战线》,是由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云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即受到中外学术界的青睐与关怀,费孝通、周谷城、杨堃、林耀华、马曜、方国瑜、江应樑、袁珂等大家不吝赐予宏文,学术新秀竞相投以力作,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博物馆、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等国际大型图书馆和博物馆列为重要上架杂志,成为一朵盛开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学术奇葩,享有“北有《社会科学战线》,南有《思想战线》”之盛誉,获得全国中文社科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用(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双十佳社会科学学报和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等殊荣,最近又荣列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首批“名刊工程”十一种期刊之一。

《思想战线》秉承云南大学“会泽百家,致公天下”之校训,广纳天下时贤之宏论,博采四海英杰之大作;力主学术创新和思想原创,倡导学术争鸣和思想交锋;推进论题的综合性,强化栏目的特色化;突出民族学、人类学、旅游学、性别学、宗教学等学科,彰显西部问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边疆问题、中外文化比较等选题;一如既往关注学界宿将,不遗余力奖挹后起新秀。欢迎老友新朋惠赠佳作。

《思想战线》积极探索开放办刊模式,努力推进机制创新;开设论题栏目,延揽栏目主持;尝试匿名审稿,诚邀审稿专家。期待各方贤哲奉献睿智,主持专题栏目,组织优质稿源,审定重点文稿。

让我们携起手来,全力推出名家与名作,精心打造名栏和名刊,在彩云之南构建面向世界的思想窗口,在西南边陲营造中国学术的美好家园。

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办出个性与特色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厦门大学主办陈嘉明主编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是厦门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高层次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办于1926年4月,办刊历史悠久。近十几年来,我刊质量不断提高,被选为全国各种文科“核心期刊”和各种评估系统的来源期刊,1998-2002年平均摘转率名列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第一位。我刊在海外,尤其是在日本和东南亚国家有一定的影响。

作为首批入选名刊工程的学报,我们将全面贯彻、执行《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实施方案》,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增强改革力度,在改革中求发展。

首先,我们要坚持我刊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办刊理念,即 学术研究和社会效益并重,在整体构建上展现学理性和科学性,在文章内质上注重学术的原创性与拓展性。今后,我们将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全力办好反映当代学术前沿的热点问题栏目和体现我校“侨、台、特、海”科研优势的特色栏目,尤其是我刊已有较好基础的“前沿课题研究与述评”、“现代性研究”和“南洋研究”、“台湾研究”等栏目,在这些研究领域引领学术研究的方向。

其次,我们要建立适应大刊名刊需要的科学的办刊机制,实行开门办刊,提高外稿的比例,积极吸引、刊发国内外知名学者优秀论文。要加强与国内外社会各界的联系,采取切实措施扩大我刊在学术界和社会中的影响,以及在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影响。

再次,我们要建立健全适应开放式办刊需要的、以审稿用稿为核心内容的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严肃学术纪律和学术规范,坚持实行同行专家双向匿名评审制度,建立公正的审稿、用稿程序,为我刊质量的提高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我们编辑部全体人员将以宽容的胸怀和高度敬业的精神投入到名刊工程建设中,争取经过几年的努力,把我们学报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哲学社会科学名刊,为传播先进文化、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和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学术结合时代搭建创新平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吉林大学主办崔月琴主编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是吉林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55年。该刊以弘扬先进文化、繁荣学术研究为己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倡导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努力为提出新理论,形成新学派,取得新成果搭建理论平台。

在办刊上注重思想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科学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既倾心探索学术理论,又密切把握时代脉搏,追踪学术热点,关注理论前沿,走一条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之路。

该刊依托本校的学科优势,开设“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东北亚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边疆考古与华夏文明”、“数量经济理论及应用”特色专栏,面向国内外学者征集优秀稿件,努力把特色专栏办成反映本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前沿阵地。该刊遵循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倡导潜心钻研,实事求是,厚积薄发的严谨学风,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立足本校,面向国内外,刊发了一批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的学术力作,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特色。多年来,该刊所发文章的二次文摘率和影响因子统计在全国学报界位居前列,在学术界和期刊界有着良好的声誉,入选“中国期刊方阵”、“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CSSCI)来源期刊。该刊1995年在全国“首届社科期刊奖”评比中获“优秀社科学术理论期刊提名奖”,1999年和2002年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高校双十佳社科学报”并连续获得“吉林省社科十佳期刊”和“东北三省优秀社科期刊”的荣誉称号。

在2003年底教育部启动的名刊工程评选活动中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入选名刊工程成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前进道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将促进该刊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做出新的贡献。

鼓励创新支持争鸣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开大学主办逄锦聚主编

《南开学报》是教育部主管,南开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55年,是新中国创刊较早的高校文科学报之一。

《南开学报》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突出学术理论特色,刊发校内外具有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性文章,注重反映社会科学研究各领域的新成果和新观点,鼓励创新,支持争鸣,以深刻厚重的学术内涵和严谨朴实的编辑风格,在学术界和期刊界享有良好的声誉。长期以来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重要文摘刊物大量转载和摘编,摘转率在全国近千家文科学报中位居前列。本刊的文章还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多家媒体作为重要学术信息予以摘转和报道。所发文章有多篇分别获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奖及全国“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本刊连续被列为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蝉联“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为“全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并被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等多种数据库作为索引刊物。

《南开学报》要以此次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为契机,深刻学习和领会教育部有关文件和袁贵仁副部长讲话的精神,与时俱进,强化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在继续办好“重大现实问题笔谈”和“重大基础理论专题研究”及“学科发展前沿评论”等专栏的基础上,拟与《南京大学学报》合作,于近期推出“当代欧美研究”专栏,集合全国学者的优秀稿件,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感谢多年来给予本刊支持的广大作者和读者朋友们,希望继续支持和关注本刊的发展。

广纳名家名文擢拔学术新秀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主办张积玉主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创刊于1960年,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创刊以来尤其是1999年实施名牌学报建设工程以来,始终关注学术发展前沿,注重理论探索和创新,已在文史有关基础学科及西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方面形成明显的内容特色,学术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先后连续荣获“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陕西省十佳学报”等称号,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源刊,并被有国际影响的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被有关报刊媒体及教育部领导誉为“学苑明珠”。

作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首批入选期刊,本刊将以创办学术导向正确、内容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精品期刊作为奋斗目标,立足西部,面向海内外学术界,开放办刊,广纳名家名文,擢拔学术新秀,努力组发具有创新价值的精品力作,力求在历史地理、中国古代史、古代文学、西部研究等领域引领学术方向,反映全国高校学术水平,把目前开设的“历史地理”、“周秦汉唐文化”、“唐史研究”、“唐诗研究”、“西部研究”、“编辑出版学研究”专栏办成特色品牌专栏,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新观点、新材料和新方法。

在教育部和我校的强力支持下,本刊将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新的办刊理念和更具活力的办刊体制和机制,进一步优化编辑人力资源,建立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编辑骨干队伍;严格实行编辑工作责任制,提高编辑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编委、顾问,主持特色栏目;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强组稿工作;坚持实行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杜绝学术赝品;遵守学术规范和纪律,倡导自由讨论和严谨朴实的学风文风;提高稿酬标准,对发表后产生重大学术影响的论文实行重奖;积极创造条件,在近两三年内创办出版学报英文版年刊。本刊全体成员将按照教育部名刊建设的要求,团结齐心,埋头苦干,精雕细刻打磨每一篇论文,精耕细作办好每一个栏目,精益求精编辑每一期刊物;追踪学术前沿,突出学术个性,荟萃精品力作,创办品牌学报。

本刊衷心感谢海内外作者、读者多年来的厚爱与支持,并一如既往热忱欢迎专家、学者踊跃赐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