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南京:从“天下文枢”到科技基地

2004-03-2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40所高等院校,其中8所进入全国“211”工程重点建设,15所有博士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30多个;109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和实验室;71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各类科技人才35万人……这一连串数字都是一个城市所拥有的,这就是南京。南京是中国重要的科教文化基地之一,科教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城市第三位。

南京地处中国重要的沿海和沿江发展轴线交汇点,“承东启西、承南接北”,集历史、近代、现代文化于一身,融吴楚文脉、南北文化、中西文明于一体,历来是中国的科教文化中心。南京的教育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学校教育始于中国古代的汉朝时期 约公元前30年 。夫子庙、江南贡院等教育场所,早在18世纪就闻名全国,至今保存完好。清光绪年间,江南贡院已拥有考试号舍20644间,另有主考、监临、监试、巡察以及同考、提调执事等官员的官房千余间,再加上膳食、仓库、杂役、禁卫等用房,更有水池、花园、桥梁、通道、岗楼的用地,规模之大,占地之广,房舍之多,为全国考场之冠。今天,南京夫子庙中心地带的棂星门前,临水端立着一座高大的牌坊,青瓦压脊,坊柱丹红,坊额上“天下文枢”四个大字,向人们诉说着南京科教文化的历史。

发展至今,南京已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的完整教育框架。南京高校云集,总数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三,拥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一批全国重点高校,“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专业性大学优势明显”。南京现有中等专业学校42所、普通中学294所、职业高中37所、小学1100所、幼儿园601所,拥有一批国家级示范、省市模范中小学,有一大批教学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的名教师、名校长。有百年校史的金陵中学、中华中学以及南京市第一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等都蜚声国内外,培育了大批杰出人才。全市的义务教育覆盖率常年保持在100%,盲、聋、弱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每年参加文化、技能培训的市民达到80万人次以上。在骄人的成绩面前,南京市还大力推行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对外合作与交流,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教育呈现出更为蓬勃、快速的发展趋势。

南京培养过大批的科技人才,例如,已故的近代地理学家、气象学的奠基人竺可桢,他在博物学、地理学、气象学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已故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他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开辟了现代中国建筑设计科学的道路;曾获美国印第安大学托马斯·哈特·本顿奖章、奖状和美国巴尔的摩市“荣誉市民”称号的天体物理学家曲钦岳。目前南京35万科技人才形成了一支层次较高、门类齐全、实力雄厚的科技队伍。在现有的571个研究与开发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和部省属研究所就占了76%,专业涉及电子、化工、建材、机械、天文、地学、医学、水利、农业等众多学科。此外,南京还拥有一批网络纵横、综合配套的科技学会、科技情报、技术贸易、专利、科技咨询、计量测试、标准、科学器材等专门机构和部门。“如何利用好自己的科教优势”来发展生产、促进城市进步,也是南京长期以来致力的方向。

依托于自己强大的科教优势,南京近年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995年底,南京市作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医药两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5年以后,两大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38.5亿元,占当年全市工业销售总收入的22%。与此同时,作为信息产业核心的软件产业也开始在南京高速发展,在江苏省首批认定的软件企业和产品中,南京就占了一半。“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南京珠江路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窗口,正在发展成为国内继北京中关村之后的全国知名的电子科技一条街。目前已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此外,南京的民营科技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民营科技企业总数已达1800多家,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已成为全市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力量,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