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喜走三桥

2004-03-3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素有“水天堂”之誉的古城苏州,近几年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方面又取得了新的成绩。环古城风貌带保护工程,被市民爱称为悬在古城项下的翡翠项链,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南门片三个重点新建桥梁和绿色水岸带已胜利建成。喜讯传来,我们五个“年轻的老年人”游兴来了,决定效法历史上苏州人喜庆节日“走三桥”的传统习俗

,对这“家门口”的新景好好地游览一下,采取不乘船不坐车徒步游的办法,随身带点吃的喝的,累了坐坐息息,渴了饥了喝点吃点,确保走好看够游畅新三桥。

双休首日七点正,五人按约在盘门景区聚齐后,便沿着东大街迳直朝南走到新建的蟠龙桥下,眼球豁然一亮。仰望那雄跨古运河两岸的桥身,老吴连呼“漂亮,漂亮 ”老吴的老家原在枣市街,过去曾多次登上枣市桥观光。该桥拆除后,心常系念。今见以枣市桥为母本而建的三环联拱蟠龙桥,比原桥更高大雄伟,可与盘门三景相比美,禁不住心花怒放。老吴的兴奋劲感染了大家,于是五人欢呼着竞登桥顶,宛如跨上腾空而起的蛟龙,仰天俯水,东望西眺,纵览两岸,景色全收。那新人民桥廊亭秀姿,吴门桥苍莽之气,整治一新的沿河风光带,古韵浓郁的石栈道、河埠头,笑容可掬的狮面石栏,尤其是那水中拱桥倒影,上下两半圆合成圆筒状环洞,使桥下往返船只像穿梭在悠悠的时光隧道中,满目星光闪烁,给人以飘然之感。其情其境,使我想起了苏舜钦《过苏州》的诗句:“东出盘门刮眼明”,“近水远山皆有情”。

自蟠龙桥向东,五人沿河边栈道和林间曲径踽踽而行。嗫嗫而聊,不知不觉间便到了古城第一廊桥——新人民桥廊桥。登上桥顶,迎接我们的是两厢屏立的廊亭,像高级宾馆门前的迎宾侍者,高雅而礼貌。廊房飞檐翘角,结构精巧玲珑,色彩古色古香,视觉宽广明亮。徜徉其中,既便观景,又可游憩,似入园林而别具意趣。

人民桥原为方便南北交通而设。过去人们从桥上经过,大多匆匆来去,很少停留。现在改建为廊桥,既保持了原桥沟通道路的职能,又开发利用了资源,形成一道亮丽的景观。而今,人上了桥,多从容漫步,或三五成群,看看停停,指指点点;或情侣相偎,老伴互依,留连往返,欲行还停。廊桥变成了看台,给游客以赏景之乐,游憩之便,备受人们青睐。

循石级步至桥下,观看桥墩上镌刻的大型组合浮雕群“姑苏春秋”,内容有“筑城争霸”、“铸剑江南”、“天堂盛景”、“建园始兴”、“学风蔚然”等16幅,概括地介绍了苏州的历史和吴文化的特色。寓知识于游览,可谓创新之举。

灭渡桥是本次徒步游“走三桥”的终点站。五人在新人民桥廊亭稍歇后,仍沿水岸绿带中的石板曲径缓缓而行,直到桥傍。举眼望去,只见新桥像一轮弯月,围拥着古桥,古桥双桥相依并存,蔚为奇观。

古灭渡桥始建于元大德二年 1298 ,迄今已700多年。桥为薄型单孔拱式,通长81.30米,净跨19.30米,矢高8.50米,两坡各设53步石级,有江南古桥梁建筑典范之誉。古桥记载了岁月痕迹,写满了历史沧桑,数百年来曾多次重修,而今已青苔斑驳,老态龙钟,成为画家笔下游人眼中的风景。

新灭渡桥呈半弧形状,为罕见的“弯桥”,桥长约等于古桥的五倍,桥下置21个联拱环洞,具有现代化桥梁风格,气势飞扬洒脱。桥两侧饰以端庄的花岗岩石,桥面上排列新颖别致的铁艺护栏和镂空花纹隔离带,古韵今风交相辉映。新桥的建成,既承载了滚滚车流的重担,同时保护了古桥精品,可谓“双赢”

双桥位于古城东南赤门湾,横跨苏杭古运河之上,该处为水陆要津,车船往来频繁。又是护城河与古运河交汇之处,水流湍急,清涛拍岸。桥侧建有园林风格的连廊庭院,漫步近水台阶,绿波荡漾,水风送爽,白天河底桥影,夜晚水中揽月,景色佳绝

走完了三桥,饱览了美景,回望南门片似绿绸飘带,三新桥似镶嵌在绿带上的宝石,五个“年轻的老年人”意气风发,相约待到八月中秋夜,携手再来共赏吴门夜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