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同心济世陈李济

2004-04-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廖志颖 吴春燕 黄一文 我有话说

在我国南方,有这么一家药厂,她有着404年的发展史,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中成药厂,被国家命名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在1997年末完成了历史性的搬迁,并通过国家GMP认证,名列我国中成药工业国有重点企业五十强,被评为广州市先进企业。这就是广州陈李济药厂。

厂长李国驹是位善于经营的管理者,1994年接过

陈李济药厂的帅印后,企业经营业绩稳步上升,去年年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同心济世”的企业精神凸显,记者在采访中,耳濡目染了该厂悠久的企业文化,从心灵深处感受到中华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百年不倒翁的历史传奇

据记载,明万历二十七年(1600年)岁末,南海西樵李升佐在大南门已末牌坊脚经营草药店。有一天,他乘船经商归来,船靠岸后,发现有人遗失一包银两。李升佐虽是商人,并不因财昧义,在码头久候失主。等了很久,见一人焦虑灼灼遍寻四处。他就是九江陈体全,也是小本生意人。他是收到货银搭船回广州,因急于上岸,而遗忘货银在船上。李公当即奉还原银,陈公失而复得此银,有感于李公之义遂揖拜深交。陈公恳切以此银之半入李公之草药店为本,两人立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世,长发其祥”。两人各取其姓,“陈”与“李”,取名“陈李济”,同心济世。这种股份制模式比广东在康熙二十二年出现的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提早了40年。

陈李济一开始便恪守着“配方必须严谨,选料必须上乘,制作务求精工”的工艺规程。到康熙二十二年后,陈李济初步形成规模,能生产膏、丹、丸、散、油、锭、酒、茶8个剂型的中成药。最令人拍案叫绝的,莫过于蜡壳药丸的制作工艺,这是陈李济率先发明的,也是对中药贮存的一大贡献。苏合香丸中的苏合香是地中海盛产的一种金缕梅科植物所分泌的芬香树脂,可用来治心绞痛等心脏病。但苏合香容易挥发,再加上广东气候潮湿温暖,不易保存其香。为了保存其药性,三百年前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陈李济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用蜡壳包裹。研制成功的蜂蜡与木蜡混合后,既不软,也不硬的蜡壳,能保持药物几十年不变。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北京中医学院和北京科教制片厂,就以陈李济药厂的蜡丸生产拍成电视录像片向世界播发。

在清王朝,陈李济的蜡壳药丸亦颇负盛名。“乌鸡白凤丸”到了清廷,已是宫廷秘方,专供后宫应用。据说慈禧太后能老而愈壮,朱颜不改,是因为她长期服食陈李济的“乌鸡白凤丸”。同治皇帝一次偶染风寒,腹痛吐泻不止。几位御前的太医们忽然想起御街外广东陈李济所设药摊有“追风苏合丸”,即奏明同治帝。同治即传诏,并遵老佛爷懿旨进广药苏合丸。果然一服腹痛立止,疴呕即愈。陈李济乃名噪京城。龙颜大悦,御笔亲书“杏和堂”敕赐,钦定“陈李济杏和堂”以示褒掖。并传旨广东年年进贡“三宝”之一的陈皮,钦点陈李济所储百年陈皮调京御用。民国之初,政府颁布“商标法”,陈李济将“杏和堂”绘成盾形作为注册商标。

文化大革命期间,陈李济被更名为广州中药二厂,“杏和堂”商标也被革了。直至1980年,才重拾“陈李济”金字招牌。1994年,李国驹担任厂长后,突破企业发展瓶颈,重新选址,一座占地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现代化厂房矗立在广州大道南,从加拿大、意大利、英国引进了多台(套)自动化生产线,企业顺利通过GMP认证,这为企业实现新的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

秉承“同心济世”的文化理念

在陈李济药厂的会议室里,至今还摆放着写有“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楹联牌匾,这是陈李济同心济世企业精神的真实写照。四百多年来,陈李济人正是秉承这一文化并变成实际行动,让陈李济走向海内外。

李国驹精辟地概述了改革开放后陈李济的“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是从20世纪80代初到1993年,具体要解决的是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职工生活问题;实现陈李济历史搬迁是企业发展中的第二步,按厂领导班子的想法,从1994年到2000年期间,要建成全新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增强企业实力,提高现代化生产和经营水平;第三步是以技术创新和品牌战略为核心,开发高科技产品,用8到10年的时间,使陈李济年销售收入过十亿,实现中药现代化。

前任当家人梁越呕心沥血,在企业成立385周年之际,邀请社会名流和举办各种活动,重塑起陈李济形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企业实现利润1000万元。毫无疑问是陈李济奔现代化目标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第一步”。

要实现第二步,仅企业的搬迁就要投入1.3亿元,这样包括银行利息在内,如果每年不能有3000万以上的纯利润,企业便会出现亏损。当时,陈李济一班人压力非常大,如果不进行历史性的搬迁,让生产企业继续呆在老商业区,做大做强仅是一个梦。而且过去“两广”的销售占了全部销售额的九成。他们归纳出企业现状:牌子老,信誉高,效益好,管理弱,后劲差,潜力大。围绕企业搬迁,首先是盘活老厂的资产,把商业区的店铺改造后出租;其次在企业内部进行开源节流,采用比较成本法,用有效机制监管它,使原材料的成本降下来;其三,通过果葡糖浆工艺的攻关并最终引入,取代蜜糖,一年生产成本省下了好几百万元。加上强化销售队伍建设,使“两广”外的市场销售份额达到40%,细算下来,企业的每年三千万利润如期实现。员工的凝聚力空前。

企业目前正朝第三步发展目标前进,对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之一的“风湿平”药品研究已有九个年头,该产品是通过对有效成份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克服中药粗大黑和不能定性定量分析的弊端,如今,“风湿平”的三期临床都取得成功,预计今年底将拿到生产批文,这将是陈李济的又一个经济增长点,也是秉承“同心济世”的又一体现。

建陈李济中药博物园弘扬南药文化

在建的陈李济中药博物园分为陈李济博物馆、药用生物园和多功能展区等部分,融历史性、知识性、趣味性、休闲时尚性于一体。整个博物园占地约6000平方米。

主体部分是陈李济博物馆,它是一间反映中医药历史的博物馆,全面真实地阐述陈李济药厂“同心济世、救急扶危”的创业宗旨和古老精湛的传统工艺,以及她在中华药业中的历史地位,向世人展示陈李济药厂的企业形象。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我国中医药业在岭南的沧桑巨变。整个展馆布景以1945年抗日战争前夕的陈李济药厂正铺风貌为布展年代,营造现近代气氛,采用明清式红木家具、陈设与用品,体现古典韵味,辅以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体现现代感。实现古典与现代的统一,颇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展馆内容丰富,分正厅和另四个展厅。以“简洁、高雅、古朴、大器”和富有岭南风韵的形象构思,有重点地表现了陈李济药厂的特点和陈李济人的创业开拓精神。展馆的正厅正面摆设老店门市原有样式的坤甸柜台和玻璃货架。正中悬挂“陈李济”黑底金字牌匾,配以“同心济世”图和“古方正药诚为本,同心济世四百年”的对联,陈体全和李升佐两位创始人的蜡像端坐一旁议事,形象逼真,让人俨然重返那个年代。其他四个展厅主要展示陈李济过去前店后厂的制药工艺、同心济世的企业文化与现代的制药技术,参观者可亲自动手参与一些简单的制药流程,特别在第四展厅里,能让人一览岭南中医药的发展史。

在药用生物园内让游人可以感受到中药原材料品种的多样性,多功能区将展示历代名人们为陈李济药厂题写的书画,还能品尝到陈李济药厂的保健药品。

目前,主体部分的建设已经完成,布展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博物园将于今年底对外开放,届时,广州又将增添一处文化景观。用厂长李国驹的话说,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陈李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让陈李济的员工更感社会责任重大,从而盘活陈李济这一无形资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