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浅论编辑的主体意识

2004-04-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薛海斌(作者单位:山西教育出版社) 我有话说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要求广大文化工作者“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报告不仅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做了重要的部署

,而且给广大出版工作者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出版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都将发生新的变革的关键时期,作为党的文化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出版系统的从业人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不仅要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而且要呼唤编辑人员的主体意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编辑的主体意识蕴涵于编辑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之中,它是编辑人员贯彻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方针和完善党的出版事业所应该具有的思想觉悟。编辑的主体意识要求编辑人员以主人翁的心态和对自己、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工作,并将这种主体意识贯穿于整个工作之中,为人民群众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只有这样,党的出版事业和文化事业才会真正走向辉煌。同时,编辑的主体意识是编辑各种意识中最为基本的思想意识,它是编辑人员各种意识存在并得以发挥作用的原动力。例如编辑的创新意识,假如没有编辑的主体意识,创新就不复存在。因为创新能力本质上体现了人的心理和价值取向,可以想象,一个心灵失衡、把编辑当作职业而不是事业的编辑,就难免会在市场竞争中忘记自己的职责,就会片面迎合读者,甚至惟利是图。因此,无论是编辑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市场意识,还是编辑的品牌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等等都离不开编辑主体而独立存在。

编辑的主体意识是编辑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的必然产物。众所周知,编辑工作是国家赋予的神圣权力,编辑作为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对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编辑也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的宣传思想阵地的忠诚卫士,因而其本身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这表现为编辑在工作时要有鲜明的政治思想倾向、“二为”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特别是在当前,编辑出版工作在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因此,作为党的文化思想战线的一名战士,编辑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主体意识,发扬主人翁精神,兢兢业业、为党的出版事业建功立业。在这一意义上,编辑的主体意识就突出地表现为政治意识和法律意识。政治意识要求编辑人员必须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指导工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法律意识要求编辑人员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出版行业的工作规程规章,坚决按法律、按规律办事。

编辑的主体意识是由出版自身的经济属性决定的,也是出版行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出版行业的经济属性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市场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进行有序生产,努力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做强做大,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者的最佳组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更应该以读者需要为目标,充分发挥主体意识的能动性,主动出击,以优秀的精神产品抢占市场分额,实现市场占有率的最大化。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企业自身做大做强,才会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编辑要树立主体意识,广泛调查,选取最佳出版点,高擎品牌创新大旗,并在营销和服务方面多下功夫,从而实现自身价值,为出版社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编辑人员也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个人品德修养,淡化名利观念,诚实守信,坚决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净化出版物市场。

需要特别提到的现象是,目前,学术腐败已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大量粗制滥造的学术出版物得以顺利出笼也引起了人们对出版社的信任危机。诚然,个别出版社的惟利是图,为不合格学术书稿的出版面世大开绿灯,助长了这股学术腐败之风,其失职行为难辞其咎,应受惩处,但是这一现象也凸现了我们编辑队伍中的个别人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对自身的主体地位和所肩负的使命的正确认识,因受利益驱使而与之同流合污,最终丧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和做人的品德。古语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因此,编辑人员要树立主体意识,恪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不为利益驱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大量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积极上进的优秀作品,以此推动全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同时,编辑也要尊重科学,尊重读者,苦练基本功,严把质量关,本着对社会、对自己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审稿,以有效阻止粗制滥造稿件蒙混过关。

确立编辑的主体意识是编辑实践的理性总结。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这一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从策划选题到组稿,从审稿到发稿,还是从生产到销售,都蕴涵着编辑的主体意识活动。编辑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在充分论证思考的基础上确立了选题,就要精心挑选作者组稿,稿件完成后要审稿,图书生产出来后,又要进行市场营销,这些工作都需要编辑人员进行反复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完成。在出版史上,中华书局的古代典籍、商务印书馆的辞书、金盾出版社的农村读物和龙门书局的教辅图书等等这些精品书籍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而历年畅销不衰的真正原因,就在于它的策划、组稿和出版问世都是由优秀的编辑人员精心劳动换来的。比如,中华书局,它的编辑们本着对传统文化整理的历史责任感,将中国古代典籍结集出版,不仅抢救了宝贵的传统文化史料,而且在这一功德无量的事业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今年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号召全行业“按照中央要求,在新闻出版行业努力造就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和著名的出版家,使之成为新闻出版事业继往开来的领军人物。”因此,出版社编辑人员要高扬主体意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时俱进,创新观念,打造个人品牌,提高双效图书的出版数量。同时要努力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名编,成为复合型人才。名编辑作为传世作品的发现者和实施者,不仅要知识广博学有所长,而且要懂市场、会营销,熟练掌握出版的基本生产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