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西北农科大科技园力促农民增收

2004-04-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永林 我有话说
国家首批认定的全国2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唯一的农林类大学科技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园,从2001年初成立以来,紧紧结合学校和地处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实际,充分发挥农林水专业的优势和特色,逐步形成了以科技园中心园区为核心,开放式园区为平台,陕西省内外辐射园区为基础的科技园发展格局,一大批
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在这里诞生,一大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在这里得到推广转化。3年来,该科技园为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果产业化催绽经济之花

与其他大学科技园不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分为三大区域:一是科技园中心区;二是科技园示范区;三是科技园辐射区。建区3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三区并举、协调发展,为农业高新科技成果的研究和转化提供了良好平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心区是科技园进行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和推广的密集区,3年来已累计孵化企业20家,总投资2.36亿元,已转化科技成果80多项,其中50多项为学校研发的成果。科技园节水灌溉设备研发孵化器和无公害农药研发孵化器3年来,共取得技术成果45项,获国家专利18项,非专利独占技术8项。节水灌溉设备研发孵化器研发的产品有6项实现转化并投入生产。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2MBJD 2型单组玉米播种施水覆膜机、2BFS 3型施水硬茬播种机年生产能力达到1500台套,在西北地区市场占有率达22%;专利产品自动量水设备“DGW 1型多功能流量计”,年生产能力1000台套,在陕西、内蒙古等地应用,效果良好,市场占有率30%以上。

为了鼓励支持科教人员和学生转化科技成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门出台政策,规定科教人员和在校学生可携带职务或非职务技术成果,以各种形式到科技园创业。同时,学校也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创办科技产业。截至目前,学校以专利、专有技术、部分实物和货币资金参与组建各类对外合作企业26家,对外合作企业总注册资本达到8.1亿多元,其中学校持有的股份达7933万股。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611家入区企业中,有近三分之一是依托学校及科技园的技术成果或人力资源而创办的。杨凌亨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学校生物肥料专家为技术依托组建的生物肥料生产企业,其产品目前已覆盖陕西及西北地区的主要农区。

推广架金桥惠及万户千家

农业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但要靠涉农企业,而且更要直接面向广大农村和农民,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3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园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主要创新源和重要辐射源的作用,先后在全国各地建成科技园示范园、专业示范基地和科技专家大院等示范园区61个,占地面积近万亩,在各地建立各类农业科技示范样板150多个,培训农民300多万人,示范、推广、转化新成果、新技术350多项,为解决“三农”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陕北,科教人员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推广与区域特色产业相结合的实用技术20多项,形成了枣、杏、梨、菜 日光大棚 四大主导产业,使贫困人口由原来的102万人,减少到11.2万人,脱贫率达到89%。

在陕西渭北,为陕西白水、洛川、富平、淳化等10个县市提供技术支撑建立的优果工程示范园,全面推广了以苹果套袋为主的规范化管理8项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0县市苹果栽培面积的50%以上,使示范乡的优质果率达到80%以上,累计增值10亿元以上。

在陕西宝鸡,科技园通过设在农村田间地头的32个畜牧科技示范园和畜牧“专家大院”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布尔山羊胚胎移植技术改良当地山羊20万只,生产杂交一代羊10万只,为农民增加收入1亿元以上。

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科技园及科研企业积极开展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共建立5个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良好的技术带动作用,甘肃泾川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在学校专家指导下,建立现代化日光温室154座,智能化连栋温室1600平方米,畜禽良种场3座,为农业高新技术在西北地区示范应用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西北农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正在探索建立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以期让更多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迅速变成广大农民致富的金钥匙,为我国农业的腾飞插上科技的翅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