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人的对策看全球气候变暖

2004-04-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乃仙 我有话说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其中,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由此给人类社会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更是人们议论的热点。

对于气候变暖的解释,有“自然周期说”和“人为因素说”两种。我持后一观点。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污染导致的微量气体排放所造成的。自工业革命以来,主要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一直在增长。平心而论,适量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生物来说本是一件好事――地球的温度就是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臭氧等温室气体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来维持。如果没有温室效应的存在,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就会从现在的15摄氏度下降至 18摄氏度左右。但是,物极必反,过度的温室效应将保留更多的能量在地球系统中,气候因此会变得更加暖和,夏天变得更加炎热,冬天也会变得不太寒冷。

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主要是由于燃料燃烧、森林大量砍伐、海洋排放以及动植物呼吸作用所产生。近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上升到2000年的416ppm;20世纪80年代后平均增长率为0.4%。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长必然会引起温室效应的加剧。据联合国有关组织报告:地球气温在过去的100年里已上升了0.3 0.6摄氏度;同期,全球海平面也因而上升了5 22厘米。专家指出,如果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增长速度保持目前态势,那么根据相关预测模型,全球地表气温每10年能上升0.2 0.5摄氏度,至2100年,将累计上升1.5 4.5摄氏度;全球海平面也将在2050年之前上升0.3 0.5米,到本世纪末可上升1米左右。

面对如此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人类必须正视现实,及早行动,制订出积极可行的对策来。减缓气候变暖的对策,最根本的是控制温室气体向大气的排放,特别是对排放量最大的二氧化碳加以限制。现实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大幅度地推行能源转化,引进清洁能源,从使用含碳量高的燃料(如煤)转向含碳量低的燃料(如天然气),或转向不含碳的能源(如太阳能);二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推广节能措施,降低能耗。此外,应保护和发展森林覆盖面积,加强城市绿化,以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转化;同时应尽可能使用非氯氟烃(氟里昂)产品来代替常用的氯氟烃产品,以保护臭氧层。

但是,即使马上停止一切温室气体的排放,此前已经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大部分还会在大气中“保留”一、二百年左右,更何况根本无法“立即停止排放”。因此,人们必须采取补充性和相适应的对策,如加强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开展节能技术研究,以提高能源利用率;针对可能的海平面上升危害,加强海岸带管理等等。

寻求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危害的对策,是一项涉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采取严谨和负责的态度。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地位。众所周知,海洋是气候变化的调节器和控制阀――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吸收者,又是氧气的最大制造者,他们吸收二氧化碳,把碳沉积在海洋里,把氧气放回到大气中。假如没有海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还会高出30% 40%。因此,要科学地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就必须加深对海洋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避免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片面认识,并客观、全面地认真考虑对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