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欧中航天医学研究合作前景广阔

2004-04-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梁晓华 我有话说

4月6日晚,记者应邀到比利时鲁纹天主教大学医学院出席一个抛物线飞行与生命科学研究的学术报告会,十分荣幸地认识了报告会的主讲人,该医学院心脏病理学实验室的负责人安德列・奥博特教授。奥博特教授希望通过《光明日报》,向中国读者介绍他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以推动欧中在航天领域的合作。

奥博特教授身材结

实,满面红光,看不出已年满花甲。他在物理、核能和教育学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太空生命科学研究方面享誉欧洲,曾经为欧盟委员会、荷兰、德国和瑞典的航天研究机构担任顾问,尤其是近年来与比利时、西班牙、法国宇航局及欧洲空间局紧密合作,从事载人航天生命科学的应用研究,使他成就斐然,著作等身。

奥博特教授介绍了他的研究课题与载人航天及生命科学的关系。他说,他和研究室同事们进行的这项研究,对比人体在正常情况和失重状态下心律变异、心脏电生理和晕厥等不同的临床特征,仿真研究航天员在太空的心律、心血管系统、迷走神经系统和骨骼密度等方面的变化。从宇航员返回地球后大多出现不适反应的情况看,非常需要研究人体在太空中和着陆后的紧急营救和医治措施,帮助其尽快恢复正常体能。因此这项研究对载人航天具有重要意义。

从2000年起,奥博特教授的实验室就同欧洲空间局合作,将检测设备安装在该局的“空中客车”A300型抛物线飞行专用机上,开展抛物线飞行对人体影响的研究,即在飞机向高空爬升和对地俯冲各20多秒的瞬间产生的超重与失重状态下,将随机人员在固定体位的心律变异、晕厥、流体静力对人体压力反射的生理反应,乃至手臂动作和眼睛、大脑等的控制、协调,用计算机进行检测、分析和归纳,并于事后还原仿真,从而探索10天到6个月以上的长期太空生活对宇航员身体的影响。

四年来,他的实验室同欧洲空间局合作,通过抛物线飞行实验,检测失重和超重等不同重力状态下人体心血管、神经和骨骼系统的变异情况,为欧洲航天科研的发展和生命科学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在抛物线飞行中具有操作方便、错误易发现,时间易控制和结果易分析等优点,经过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和欧洲空间局的严格检验,并被俄罗斯航天局采用。目前,他们已同俄罗斯开展有关研究合作,并准备为下月即将登上太空的俄罗斯宇航员进行登空前的检测。

奥博特教授介绍,欧洲空间局的“空中客车”A300型抛物线飞行专用机上的失重实验平均每年进行一次,在法国波尔多以西海面6000米高空进行。抛物线顶端高度为9000米。每次飞行可以进行多个抛物线飞行。该机也向外租借,费用为每次飞行10万欧元。

奥博特教授说,他对中国有特殊的感情。“从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起,我的办公桌上就摆着中国国旗。”他说,中国去年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今年还会有新的建树。“中国作为航天大国,应该利用欧洲的设备和技术条件,对宇航员进行抛物线飞行的身体检测、训练和航天医疗科学的研究。”“欧中在太空生命科学研究方面加强合作有广阔的领域,也是非常必要的和切实可行的。”他和许多欧洲科学界的同行都希望能够推动欧中在科技领域开展“实质性的、深入具体的合作”。

奥博特教授所在的比利时鲁纹天主教大学医学院在欧洲医学界有很高的声誉,每年得到政府的巨额科研经费。在奥博特教授的心脏病理实验室推动下,该院正在同中国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联系合作,并向弗拉芒大区政府申请与中国开展科技教育领域合作的计划。该院同北京大学、北京空军总医院、北京航天医学研究所等单位所开展的合作计划正在进行当中。奥博特教授对他的实验室同中国航天医学研究机构合作的前景充满信心。
(本报布鲁塞尔4月12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