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04中国百姓生活游

2004-04-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上海●安徽●江苏 我有话说

◆上海篇◆

特色民居

上海弄堂,上海人对街巷的称呼,它承载了世代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也孕育了无数的百姓故事。它的建筑风格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国江南民居,也不同于任何一种西方的建筑形式。它最能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它也

是近代上海历史的缩影。

上海最有名的弄堂要数石库门弄堂,早期石库门弄堂的最大特色,就是采用具有浓厚的江南传统民居空间特征的单元,按照西方联排住宅的方式进行总体布局,因此一开始就带上了中西合壁的色彩。

饮食文化

上海人历来给人的感觉是精致而又讲究生活享受,其饮食文化就最能体现出这种精神。精致细腻的南方审美理念深深地决定着上海人对于饮食的态度。饮食如文化,饮食如艺术。著名的上海菜有五宝和酒店的大闸蟹等。

特色服饰

旗袍本是满族妇女所穿的服装,20世纪20年代起在上海妇女中普及,并逐渐传到各地。上海因受欧美服装影响较大,旗袍的式样在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取西方服装的特点,成为一种中西合璧的服装,并不断创新,不断变化,成为上海近代服饰史上的重要主角。近年来旗袍又重新成为当今社会的流行风尚。

地方风情“做一天阿拉上海人”是上海一个旅游口号,旨在让外地游人能切身体会上海这个美丽城市的百姓生活。你可以进百姓家,住百姓屋,与主人聊天;与主人交流插花、书画、收藏、戏曲艺术;与主人一起逛菜市场,自己动手学做中国菜、包饺子、包馄饨……对于许多人来说,“做一天阿拉上海人”是一次难得的生活体验。

戏曲歌舞越剧起源于浙江,但真正的成熟与发展则是进入上海之后,并在30年代真正达到繁荣和兴盛。随着越剧表演艺术的不断改革发展,以及袁雪芬、尹桂芳、徐玉兰、范瑞娟、傅全香等一批代表人物的出现,越剧在上海成为极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地方剧种。

◆安徽篇◆

特色民居

徽州位于安徽南部,地处黄山白岳之间,山川毓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徽州各地的民居住宅、祠堂、厢宇、牌坊、亭、塔、墓等建梁上的许多构件和局部,都饰以精美的石、木、砖雕。常见的如:牌坊、石狮、石马、座门、门窗、栏杆等。

徽州的民居,四周均用高墙围起,谓之“封火墙”,远远望去像是古城堡。这种高墙深宅,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堂室后又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第三进、第四进或往后的更多进,结构都是如此。徽州最大的民居往往是“三十六个天井,七十二个槛窗,一百多个门庭”。

宏村位于黟县城东北10千米处,是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该村水系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宏村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饮食文化

徽菜起源于唐时的古徽州(今安徽歙县)。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代名厨的继承创造和交流切磋,徽菜成为独具风格、自成一体的著名菜系。

皖南菜以徽州地区菜肴为代表,是徽菜的主要渊源和主体。其特点是喜用火腿作味,以注糖提鲜。精于烧、炖,善于保持原汁原味,口感以咸、鲜、香为主,放糖不觉其甜。

戏曲歌舞

黄梅戏―――最初源于湖北的黄梅采茶调,常常是载歌载舞,以淳朴、健康的格调表现人物,给人以真切、朴实之感。它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他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如行云流水。

◆江苏篇◆

特色民居

周庄位于苏州东南约38千米处,是个具有9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这里是水的世界,驳岸、拱桥、水巷,独具水乡特色。居民傍河筑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横跨14座古桥,构成一幅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画。全镇大部分民居为明清建筑,是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旅游设施完美结合的代表。

饮食文化

南京板鸭驰名中外。板鸭分腊板鸭和春板鸭两种。因其肉质细嫩紧密,像一块板似的,故名板鸭。南京板鸭的制作技术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清代时,地方官员总要挑选质量较好的新板鸭进贡皇室,所以又称“贡鸭”。

戏曲歌舞

昆曲是最为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也叫“昆山腔”、“昆剧”。昆曲的起源是昆山(今属江苏)。发源于元朝,奠基于明代嘉靖年间。

昆曲腔调细腻婉转,因而也有“水磨腔”的美称,表演上舞蹈性极强。昆曲还产生了许多支派,如北昆、湘昆、川昆、宁昆等等。经常演出的传统剧目有《游园惊梦》、《思凡》、《跪池》、《痴梦》等,还有经过整理加工的《十五贯》、《太白醉写》、《西园记》等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